积极锻炼减肥,脂肪肝变成了肝硬化?

2020
11/30

+
分享
评论
丛玲带你看名医
A-
A+

运动锻练应因人而异

 撰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教授  尹有宽

应酬太多,患了脂肪肝

 长期以来,余先生几乎每天都有应酬。10多年前,余先生开始发胖,多次体检皆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但肝功能正常。5年前,余先生体检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异常,被要求入院治疗。入院后,查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病毒标志物皆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各项指标也是阴性,因酒精过敏,他从不饮酒,所以也可以排除酒精性脂肪肝。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提示肝硬度为18.6kpa,脂肪指数为312db/m,被诊断为代谢相关性脂肪肝(通常讲的脂肪肝属于这一类)。治疗两周后,其ALT和总胆红素恢复正常,但AST仍升高,余先生继续长期药物治疗。

坚持锻炼、应酬不停,发生肝硬化

 余先生每次去门诊复诊,都被医生告知“必须要减肥”。四五年来,他每天快走或慢跑五六千米以上,从不间断。但他的应酬也未间断,这样一来,他的体重毫无下降。为了降低体重,近几年他又增加了爬山运动,每两三个月就去爬一次山,每次都会在山上坚持爬山运动两三天。每次爬山后,他的体重都会有明显下降。但回来后,他又是应酬不断,体重很快反弹。两三年内,余先生不仅体重不降,在用保肝药的情况下,ALT、AST、胆红素也是起伏不定,磁共振还确认为重度脂肪肝、肝硬化及脾肿大。为排除隐匿性慢性乙肝,医生安排余先生住院做肝穿刺,肝穿刺病理报告提示肝硬化,肝小叶脂肪变性,脂肪含量达33%~66%。免疫组化进一步排除了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余先生很不解,自己既不饮酒,又没有感染肝炎病毒,怎么就肝硬化了?

脂肪肝患者要“吃动两平衡”

余先生“迈开了腿”,却“管不住嘴”,到头来脂肪肝病情逐步加重,最终发生了脂肝性肝硬化。为什么锻炼了这么久反而进展成肝硬化了?首先要明确一点:脂肪肝是吃出来的,错在嘴,必须严管住嘴!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要减少肝内多余的脂肪,应该做到不吃油腻食物(餐厅里炒的蔬菜也是油腻食物);以蔬菜替代水果,甜食不能吃;鸡鸭鱼肉等蛋白质食物每天应控制在150~200克;维持原饭量不可増加;多吃少油蔬菜,肚子饿了可吃番茄、黄瓜……管住了嘴,肝脏内多余的脂肪一定会慢慢减少。

  脂肪肝患者患者“管住嘴”以后,还应适量进行运动,运动可消耗热量,使体内脂肪减少,但运动过度不妥,尤其转氨酶升高时,说明肝细胞正在损害,肝组织正在被破坏,此时剧烈运动会使肝组织血供显著减少,肝组织破坏加剧,肝纤维化随之加速。

人体在不同体位时,肝脏血液供应量不同。《黄帝内经》有一句名言“卧,则血归于肝。"也就是说,卧床休息时,血液大量进入肝脏,肝脏血循环充沛,有利于肝组织修复。散步时,运动系统、心肺、脑部等对血液的需求量高,肝脏血液供应量稍有下降;快走、爬楼时,肝脏等腹部器官的血液供应量显著减少,会令受损的肝细胞“雪上加霜”。余先生有转氨酶升高,每天快走或慢跑五六千米,爬山运动量过大,肝脏血液供应不足,肝细胞继续受损、纤维化,发生肝硬化是必然的。

脂肪肝患者要减少肝脏内脂肪,应该管住嘴,迈开腿,但关键是管住嘴。运动锻练应因人而异,肝功能损害时,只能散散步,且时间不可太长,不可参加剧烈运动,这样才不致于发生重度纤维化、肝硬化,肝脏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才是对肝组织的最大保护,才有利于受损的肝组织逐步恢复。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脂肪肝,肝硬化,供应量,锻炼,减肥,肝脏,血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