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伤害性水平监测仪研究了伤害性引导麻醉对麻醉效果的影响,观察到与标准临床监护相比,伤害性水平指导可减少约30%瑞芬太尼用量。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中伤害
性感受引导与标准监护的比较: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杂志/作者/医院
Information
1.
研究背景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伤害性水平监测器(PMD-200)
研究目的:
检验假设:联合伤害性水平监测会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减少手术中麻醉不充分事件的数量。
2.
研究方法
←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
(1) 麻醉期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
(2) 麻醉不充分事件
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
②低血压:平均动脉压(MAP)<55 mmHg(严重低血压)或MAP<60 mmHg(中度低血压);
③高血压:出现收缩压>140 mmHg;
④心动过缓:心率<45/min;
⑤心动过速:心率>90/min。
次要结局指标:
(1)从肌松拮抗到拔管的时间;
(2)意识恢复;
(3)在PACU的疼痛评分;
(4)PACU中吗啡的使用;
(5)PACU中的镇静程度。
统计分析——风险度分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统计分析——风险度分析
统计分析——多重检验结果校正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利用伤害性水平监测仪研究了伤害性引导麻醉对麻醉效果的影响,观察到与标准临床监护相比,伤害性水平指导可减少约30%瑞芬太尼用量。伤害性水平监测对术后疼痛评分或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无影响。
研究局限
(1)本研究是单盲试验。可能由于实施或性能偏差而影响了结果。
(2)不能排除学习效应。可能给标准临床监护组进行麻醉时使用了在治疗伤害性水平引导的患者时所获取的知识。
(3)标准临床监护组依靠间歇性血压监测指导麻醉。来自动脉的持续血压信号很可能提高了伤害性水平引导组指导麻醉的能力。
(4)在伤害性感觉监测中特定阈值的使用没有达成一致。
(5)排除了使用β受体拮抗剂的患者。
(6)在使用血管收缩剂或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除外)后使用伤害性水平指导麻醉时持谨慎态度。
(7)不同医疗中心的标准临床监护不同。
(8)只有当伤害性水平监测仪被用作标准临床监护的一部分时,才能最终评估其对远期预后方面的真正附加值。
(9)考虑到多个结局指标的主要限制,我们没有应用预先计划的Ⅰ类错误控制。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