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的患者,麻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0
11/30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放疗与麻醉。


本文由“麻醉逻辑”授权转载

临床上经常能碰到放疗患者,困难气道应该是大家最容易想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但除此以外,放疗患者术前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查阅UpToDate上相关知识后,总结与大家共享。



早期的放疗以核素衰变为主,主要是钴-60衰变;伽马刀是由200多个钴-60放射源组成,放射源发出的所有射线束汇聚到同一点,称为等中心点,该阵列的定位精度可达到0.1-1mm。

现今应用最广的是直线加速器,可利用光子、电子或质子达到治疗目的;其中光子穿透性强,应用最广;电子穿透性差,但在皮肤、乳腺肿瘤有明显优势;质子是最新的应用方向,携带的能量在进入组织一定距离后集中释放,但治疗产物中子可能引起第二肿瘤风险。



放疗的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以外照射为主,其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就是为了保护肿瘤附近重要脏器最常用的技术。



放疗后的晚期并发症多与组织纤维化有关,与麻醉相关的主要为张口困难、放射性肺炎以及颅脑照射晚期并发症,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放疗引起的张口困难在应用更精确的调强放疗技术后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引起的改变几乎不可逆;张口困难是困难气道常见的原因,同时咽喉部黏膜纤维化引起的解剖异常也可进一步提高通气或插管难度,术前应引起足够重视且做好评估。



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一般在半年后发生,多表现为肺间质改变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降低,术前应重点评估活动耐量、SpO2、血气或肺功能。



颅脑照射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在主要侵犯的脑血管中,Wills环受累可能更加严重,这可能与Wills环被破坏后无法正常代偿各区脑供血有关;同时,放疗明确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对以上两方面麻醉医生应该进行充分评估与术前风险告知。



查阅《米勒麻醉学》,只发现以上一小段相关阐述,其中未提及颅脑照射可能引起的脑卒中及认知功能风险,但放疗后围术期出现以上风险较高,应做好术前谈话告知与必要的监测措施。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放射源,放疗,麻醉,颅脑,肿瘤,功能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