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Q波=心肌梗死?赶快认清!
2020-11-30
急诊医学资讯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2)Ⅱ、Ⅲ、aVL导联 : Ⅲ导联与心电轴大致垂直,心脏位置稍有变化(如呼吸动作引起膈肌升降、平卧或直立对心脏位置的影响等),则可形成Q波,此时仅有Ⅲ导联出现Q波,因此Ⅲ导联的Q波大多数是正常的。
应结合ST-T变化,Ⅱ、aVF导联的Q波需综合分析。 如果仅有aVF导联出现Q波,同时电轴左偏(QRS波群的主波向下)也属正常。
当Ⅲ、aVF导联都存在Q波时,aVR导联的QRS波群形态对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若aVR导联出现rS型,则多为病理性; 若aVR导联出现QR型,则提示其为位置性Q波;
(3)V1、V2导联: ①在右胸前大部分位置应该能记录到Q波,其边缘接近于V1导联的部位,因此该电极位置稍有变动,即可在V1导联记录到Q或QS波;
②心脏横位或心后壁心包积液时,V1、V2导联可记录到QS波,在深吸气末,可描记出正常的rS波;
③高度肺气肿时由于膈肌下降,此时V1、V2甚至V3导联都可记录到QS波,在这种情况下,将各胸导联向下移动一个肋间,便可描记出正常的rS波;
④右侧气胸或胸腔积液时,由于心脏向左移位,V1、V2甚至V3导联都可记录到QS波。
临床意义: 位置性Q波不属于病理性Q波,其不是因心肌梗死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无病理性临床意义。 但在临床上确实有个别医生因对这一问题了解的不深不透而使患者因“病理性Q波”患上了“医源性心肌梗死”,甚至失去了工作能力,因此医生一定要对Q波的临床判断提高警惕。
心肌梗死,病理性,间隔性,QRS,导联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