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没用,即食燕窝更没用
本文授权转载自“好好生活事务所”
网红直播带货的即食燕窝,被曝其实就是糖水的新闻,大家可能都已经听说了吧?
一碗实际售价不到20元的燕窝,号称含有50%以上的固形物,主播还敢大言不惭地说“这些都是燕窝”。
结果,检验结果显示,这款即食燕窝中的唾液酸含量,只有0.0074%,微乎其微,基本就是糖水。而那些燕窝般的透明丝状物,其实是用海藻酸钠和乳酸钙调配出来的,成分和饮料中常见的“爆爆珠”差不多。
而最讽刺的是,这款遭下架的产品,每份还附送了三张盖了红章的检验报告。
养生滋补类产品卖得火热,但我们要告诉你一些残忍的事实:是的,燕窝没用,即食燕窝更没用。而且,糊弄人的不仅仅是被曝光的那一款即食燕窝,市面上的即食燕窝,哪怕是大品牌,恐怕都是一个德性。另外,其他种类的即食补品,也埋藏着你想不到的大坑。
————
燕窝没用,即食燕窝更没用
燕窝虽然是高蛋白的食物,但是,量多而已,它的本质是一些劣质蛋白。按照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评分,满分100、家常肉类的得分基本都在80分以上,而燕窝才40多分。
而燕窝中被大吹特吹的燕窝酸,又名唾液酸,每个人体内都会自行合成,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缺。即使你真的想吃,也完全能从日常的食物,比如牛羊肉以及鸡蛋、牛奶中获取唾液酸,方便实惠多了。
即食燕窝也可以年付了
而且,现在唾液酸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了,成本还很低。燕窝作假的手段之一就是在假燕窝里加入人工唾液酸,所以,你高价买来的燕窝,没准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燕窝本身就已经够拉跨的了,即食燕窝更是把糊弄学发挥到了极致。
早在2018年初,《消费者报道》就已经将市面上六款主流的即食燕窝产品送检,结果发现,它们的燕窝含量同样微乎其微,最少的一款,每瓶估计最多只添加了0.67克。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根据唾液酸含量反推的燕窝添加量,如果厂家往里添加了人工合成的唾液酸,那实际燕窝使用量会更少。
————
一千款即食燕窝,
都出自同一家工厂
这次被卷入漩涡中心的只是一个即食燕窝品牌,不过,其他牌子的产品可能也好不了多少。
即食燕窝的代加工行业非常发达,市面上不同品牌的产品,可能都是从同一个厂里出来,只是换了不一样的外包装。
在阿里巴巴上搜索“即食燕窝 贴牌”,可以找到299个厂家结果(本次涉事的代工厂家,也名列其中)。
在这些厂家中,光是其中一家,就号称为业内多达1000家燕窝、鱼胶品牌进行代工生产。
某厂家的宣传
这些厂家往往包办选料、生产、设计、包装到出货的一条龙服务,只需要给出名称、logo、设计风格等信息,付款,就可以得到定制的燕窝产品。
某厂家展示的部分可选择的即食燕窝瓶型
这样做出来的产品,虽然品牌不同,但用料、配方大致是相似的,有些产品连瓶子都一模一样。一个品牌被曝有问题,其他的牌子还能独善其身吗?
————
即食补品都有什么坑
其实不仅是即食燕窝,其他的补品也一样。
以花胶为例,不少厂家代工即食燕窝的同时,也会生产即食花胶。花胶实际上是鱼鳔,大部分鱼都有,是一个空心的泡泡一样的器官,新鲜的时候不值钱,晒干了就立即身价大涨。
很多人认为,花胶中富含的胶原蛋白,可以养颜美肤,但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人是不能通过胃肠道直接吸收胶原蛋白的。这些胶原蛋白会被分解成最基本的氨基酸,你的皮肤根本不会知道你吃了什么。
某品牌即食花胶的宣传,暗中还踩了即食燕窝一脚。但是胶原蛋白无法直接吸收,对比价格和营养成分,为什么不直接喝牛奶呢
根据鱼的种类、大小,花胶的价格十分悬殊。一斤干货,贵的可能上万,而比较便宜的鸡蛋胶(又称小米鱼胶)市价只要两百出头。
因此,花胶的假冒问题一直很猖獗。2014年,研究人员在广州一家大型的海味干货零售市场购入了12种号称来自黄花鱼的花胶,但DNA检测却发现,只有5款是真的,另外7款都是用别的鱼冒充的。
一斤花胶可能叫价一万港币以上
原只花胶拿出来,都很难靠大小、形态准确估计鱼的品种,切块煮烂做成即食产品后,就更是辨别不出来了。
除了即食花胶之外,最近即食海参也卖得很火,购物网站上动辄就是10万+的销量。
购物网站上,即食海参很受欢迎
然而,目前并没有临床医学证据支持“海参能保健养生、预防疾病”的说法。
它是一种高蛋白的海鲜,但也仅此而已,没有什么稀奇的。而为了令卖相更肥美好看,传统上,制作即食海参时会反复加水、煮沸,在这个过程中,海参的营养会进一步流失。
另外,泡发好的即食海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口感(硬度、弹性、咀嚼性、持水力)都会逐渐降低,换言之,即食海参可能不会有新鲜泡的那么好吃。
2020年5月7日,在山东威海汇悦海洋牧场,工人正在清理海参内脏
最后,这些热卖的即食海参,大多会宣传自己是野生海参。然而,据估计,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野生海参的年捕获量只有2~4万吨,相比之下,全国的养殖海参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19万吨,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快速上涨。你仔细算算,这些即食海参都是真·野生的机会有多大?
总之,即食补品里,可疑的地方太多了。而一旦你相信了商家关于进补的甜言蜜语,你就已经踏入了这个大坑之中。
本文科学性已由注册营养师 蔡开畅 审核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