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属于工作高强度科室
像这位跪地救治患者的麻醉医生一样,环境封闭加上全程精神高度紧张,让麻醉医生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位从事麻醉工作9年的女医生说,每天繁忙、高难度的手术之余,她喜欢的放松状态就是健身,“健身能将压力释放,让人安静思考一些问题,放松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而另一位麻醉医生表示,从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是有一定心理预期的。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家人已经习惯并理解她随时待命的工作状况,给与了她很多工作上的支持。
中国麻醉医生缺口30万
中国麻醉医生劳动强度大,与目前中国麻醉医生紧缺也有关系。据统计,中国大约有8万多名麻醉医生,按照美国的配比标准,缺口约30万人。 麻醉医生缺口大的原因一是工作强度大;二是大家对麻醉医生的认识理解不到位,认为麻醉医生只需要打打麻药就可以了,无关紧要,这让麻醉医生的成就感不强。 愿意选择这个专业的人本来就不多,再加上这个学科要求很高——麻醉医生需要有全科知识,因为面对的是多学科的手术。“参加开颅手术,需要有神经外科的知识;开展剖宫产手术,就得有妇产科的知识基础。麻醉医生应该是最博学的医生,却又很难成‘ 名医’,所以,读临床医学专业的人鲜有人愿意去做一名麻醉医生。”一位麻醉医生一语道破“天机”。
社会应对麻醉医生多些认知和尊重
手术量剧增,但麻醉医生相对短缺,可是社会对于麻醉医生的认知和尊重程度,与他们的重要程度并不成正比。 据悉,国外一些医院早已将“麻醉科”改名为“围手术期医学科”,这是对麻醉医生工作内容更为全面的描述。除了常见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重症医学外,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和无痛介入(包括检查和治疗)等手术,对于麻醉医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麻醉医生短缺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基层麻醉医生缺少正在制约着分级诊疗的进程;舒适化医疗也是以麻醉科为主导,很多公立医院到现在依然没有开展无痛分娩。 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社会应该对麻醉医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同,行业内部也应给予麻醉科更多的重视,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麻醉行业。好在国家层面非常重视麻醉医生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曾发文强调,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设置麻醉科门诊,这无疑是麻醉医师从幕后走到台前的重要一步。
来源:麻醉MedicalGroup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