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竟有“保护伞”——血脑屏障?但科学家探索到了解决方法
攻克癌症面临的困难有千千万万,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讲血脑屏障的故事。
血脑屏障本是为了保护大脑而存在的
相信大家对于血脑屏障这个词语有一定的耳闻,比如,有时医生在讲解治疗方案时会说到“某某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对于脑部的癌细胞无法发挥作用”之类的话语。
那么什么是血脑屏障呢?
专业来讲,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通俗来讲,血脑屏障就是大脑的“大门”。大脑作为人体的“机密重地”,掌控着人体的多项重要功能,血脑屏障能够把血液循环中的很多有害物质拒之门外,保护脑组织的安全,也能将脑内有害或过剩物质排出脑外。
血脑屏障怎么成了癌细胞的“保护伞”
脑瘤是原发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在最新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中,是中国第九高发的肿瘤类型[1]。
脑也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排名恶性肿瘤最常转移器官的第三位,恶性肿瘤患者颅内转移的概率可达25% 以上[2],且预后比较差,大约50%肿瘤死亡的患者有脑转移瘤存在[3]。(至于为啥血脑屏障没挡住癌细胞转移入脑,这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了。)
但是,目前很多抗癌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也就无法对原发脑部的肿瘤以及脑部的转移灶给予有效打击,癌细胞便乘机把血脑屏障用作了自己的“保护伞”。
别怕,科学家一直在攻克这一难关
不过,科学家们在攻克肿瘤的路上从未停歇过。最近,科学家找到了帮助抗癌药物提高穿透血脑屏障能力的新方法,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因此受益[4]。
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来说,R-CHOP化疗方案是常用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这一方案的化疗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不高,如何才能提高这些药物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呢?
肿瘤坏死因子-α与NGR结合 (NGR- hTNF)可诱导提高内皮细胞通透性,提高抑制剂的肿瘤可及性。于是,研究人员推测NGR- hTNF可能会打破血脑屏障,提高R-CHOP化疗方案药物的渗透性和活性。
试验设计
基于此推测,研究人员进行了验证。
给予28名PCNSL患者6个疗程的R-CHOP21化疗方案治疗,在第1个R-CHOP21疗程前予以NGR-hTNF(0.8 ug/m2)处理。之后该试验分为两个阶段:
探索阶段:探究NGF-hTNF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将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99mTc-DTPA-SPECT和肿瘤组织中CD13的表达来进行评估。
扩展阶段:以客观应答率(ORR)为主要终点
试验结果
研究人员报告了探索阶段和第一阶段分析的结果。
探索阶段结果:所有病例的肿瘤血管上均有CD13表达。NGR-hTNF可选择性增加肿瘤区域和癌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而且不影响药物的血浆/脑脊液浓度。
第一阶段分析结果(n = 12):
使用NGR-hTNF/R-CHOP联合方案
疗效显著:9位患者获得缓解(75%;95% CI 51-99%),其中8位为完全缓解。
耐受性良好:仅有两例严重不良事件,4级副反应几乎全是血液学方面的,均在无需减少或中断治疗的情况下得以解决。
总结来说,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NGR-hTNF能够增强肿瘤/肿瘤周围区域增强血管通透性,从而使药物产生快速且持续的反应,而且,也是安全的。
我们期盼着有更多新的方法,能让抗癌药物更好地通过血脑屏障,打击脑组织中的癌细胞,为脑瘤和脑转移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一起期待!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19, 41(1):19-28.
[2] 杜琴, 雷开键. 血脑屏障与恶性肿瘤脑转移[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 28(3):298-301.
[3] 张彩清, 苑喜明, 李慧智,等. 全脑放射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补量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10):1079-1080.
[4]Jorge Di Paola ,Christopher C. Porter. ETV6-Related Thrombocytopenia and Leukemia Predisposition[J]. Blood, 2019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852418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