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赛联合创作人帕特里克·奎因去世,享年37岁
据路透社11月23日报道,“冰桶挑战”活动发起人之一帕特里克·奎恩(Patrick Quinn)于当地时间11月22日去世,享年37岁。据了解,奎恩在2013年确诊渐冻症,他在7年前参与发起了为渐冻症患者筹款的“冰桶挑战”,在全球筹募了2亿多美元。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协会说:“帕特以积极和勇敢的态度对待渐冻症,激励了周围所有人。我们这些认识他的人悲痛欲绝,但感谢他为推动渐冻症治疗所做的一切。”
2014年,他与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动了“冰桶挑战”在社交网络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会对渐冻症的关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内的全球成千上万人参与挑战。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岁。
“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临床上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进行性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和原发性侧束硬化症四种类型,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最为多见。
我国大约有20万渐冻症患者,大多数为散发,少数为家族性,发病年龄大多为3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ALS不仅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还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因此,ALS主要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即既有肌无力和肌萎缩,又有肌肉强直和痉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李洵桦教授指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因为呼吸肌无力,容易导致肺炎,甚至因窒息而死亡。这时候,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绝大多数患者会在患病3-5年后死于呼吸衰竭。
AL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神经突触内谷氨酸的兴奋毒性、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反应、重金属中毒、慢病毒感染等有关。ALS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以西太平洋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约5%~10%的ALS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渐冻症目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缓病情发展。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梦阳指出,早诊早治是改善“渐冻人”患者预后的关键,营养支持和用药可延缓患者的病程,提高生存质量。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