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DRG 实施背景下的科室运营管理

2020
11/24

+
分享
评论
兰人医
A-
A+

在基金收紧、医院竞争日趋激烈的现阶段,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DRG改革?

自2018年金华市开始实施DRG点数实际付费改革以来,已历时2年多。蓦然回首,期间承载了太多的辛酸,先试先行,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虽然2019年医保住院病例的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超支病组均明显下降,CMI稳步提升,各项指标均良性发展,但年终还是因为当地基金缺口原因要分担超支,对于目前财政投入有限、基本靠自收自支的县级公立医院来说还是负担过重。今后如何更精准的控费,减少超支、增加结余,同时又提升医疗质量需要细细的思量、谨慎的决策。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国家医保基金的支出增长率达到55%,2019年增长到57%,收和支出现逆转。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2.66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3.2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者显著增多,必将引起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同时随着参保的全民覆盖,群众的医疗需求得以释放,基金平衡风险突显。医保基金不能穿底是底线,国家急需建立平衡机制以确保基金可持续运行,所以DRG被赋予历史重任。总额预算下的DRG支付改革是未来医保的必然发展方向,彻底颠覆了之前的医疗业务增收、创收理念,如果医院不进行费用管控将承担巨额超支,如美国在1987年实施DRG后就倒闭了454家医院。所以,在基金收紧、医院竞争日趋激烈的现阶段,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这场改革的“疾风骤雨”呢?

其实DRG 最早是作为提升医疗质量的管理工具在七十年代的美国得到应用。通过将不同病例按照临床过程同质、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分组并动态调整支付标准打包付费,倒逼医疗机构降低不合理费用,目的就是用最少的钱把病看好。总额预算保证了基金不会穿底,但是医疗机构要承担超支风险。医院要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成本才不会亏损,同时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争取更多结余。所以,DRG不仅是控费,还有助于医院质量和效率的提升,DRG和医院应是利益的共同体。

DRG对于医院而言,就好比穿新鞋走新路,起初难免会硌脚,所以要转变管理观念,紧扣DRG关键指标,主动作为方能有所为。首先要做好风险管控,控制低风险、中低风险死亡率,保证医疗安全;其次通过提升服务能力增加病组数,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床位周转增加服务总量,收治更多的危急重症患者来获得更多点数;最关键是要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在内部精细化管理上多下功夫,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来管控成本。在这过程中,行政管理的凝聚力和临床科室的执行力将决定改革的成敗,科室更是关键所在。所以,提高科室的运营管理能力将是医院医保办未来的重要工作。

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应从院级和科级两个层面来协同推进。院级层面,首先要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全员的参与积极性,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并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其次要规范医院的医保管理。需要成立一支由质控、医疗、医保、财务、药剂、采购、设备等各部门组成的DRG管理小组,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对运行指标定期分析和持续改进,严控药品、耗材用量来优化收入结构,同时预防推诿重患、低码高编、分解住院等趋利行为。

科室层面,需要设置医保联络员岗位,从病历首页质控、规范诊疗等方面开展工作,推进科室精细化管理。比如A病区,与2018年比较,2020年的CMI、病例数、病组数、例均结余均在增长且优于2019年,说明科室良性发展,且病组难度系数和覆盖广度提升,还略有结余,是个盈利科室。再从病组层面进行分析发现,科室例均结余64元,比全院平均值高8元,说明该科室费用管控比其他科室更好。但同时也发现有伴随病或并发症的颅内出血、颅内损伤病组和创伤病组超支明显。这几个病组的例均超支比全院平均值高141元,294份病例占了全院相同病组的80.11%。所以,这些病组是该科室的主要问题病组,并且因为病例数居多,应列入院级重点管控。最后从该科室的病组费用分析却发现,2019年的次均费用虽下降,但是CMI标化均费却增长了90元,说明19年的CMI值偏低或费用偏高。在2020年,科室通过调整病例结构和严格控费后,次均费用和CMI标化均费均下降,例均结余达到637元,扭亏为盈。但例均西药费和耗材费却异常增长,结构变异,平均住院日也增了0.15天。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

曾有研究表明,70%的诊疗可以标准化,临床路径对于大多数疾病都是适用的,能有效控制成本。所以,该科室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抓紧建设科内标准化处置流程,本着“成熟一个、开放一个”的原则大力推广临床路径,标化诊疗行为,最终实现结构优化和费用可控目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疾病为例,科室在2020年开展了动脉瘤夹闭新技术,一般使用单价2600元的动脉瘤夹3个左右,耗材仅7800元,比原先栓塞术使用的颅内血管支架便宜1.1万元,仅耗材这一项就降低费用6.4万元,达到合理降费、优化结构目的。

实践证明,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以手术组为例,通过优化院内诊疗流程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手术后通过分级诊疗及时下转到医共体成员单位以缩短康复时间,再结合手术中耗材、药品等成本管控发挥合力效应来实现提质增效。

所以,DRG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对费用结构的合理调整,降低医疗成本,让患者少花冤枉钱,同时增强科室成本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科室借助DGR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乘着医改的春风定会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DRG,科室,运营,病组,医保,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