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 罗斯柴尔德家族家训对医疗从业人员的启示
多年前,星哥看过一个央视访谈节目《对话》,有一期访谈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没错就是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提到的声名赫赫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一个神秘而古老的金融家族,当250年前第一代罗斯柴尔德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法兰克福的一个普通犹太商人,仅仅用了不足100年的时间,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命脉,在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遍布欧美,所控制的财富甚至占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达到50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国全年GDP的四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债由他们发行,每天黄金交易的开盘价由他们来确定,世界各国的股市都随着罗斯柴尔德资金的走向而波动,他们被称为当时欧洲凌驾于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奥地利之上的第六帝国,他们五箭齐发的族徽也成为了世界金融权力的象征。
金融帝国-罗斯柴尔德家族
笔者对于阴谋论不太感兴趣,访谈提到的一些引人深思的话,却一直在我脑中萦绕,不然也不会10年过去,我还忍不住写下这篇文章。
罗氏柴尔德家族有很多家训,但是让星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一句:
” 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
当时星哥就纳闷,怎样才能和国王一起散步呢?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和国王一起散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中间似乎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后来工作,进入医疗行业,辗转产业和投资机构,混迹自媒体,开始慢慢明白这句话的涵义。
只有越接近核心,才能占据最优质的资源。
跟国王散步如果遥不可及,那么你就和你所在行业最有权力、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人一起散步。如果这一步还是有点远,比如说你想认识一家医疗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那其实也有点难,人家没空搭理你,那么你就把眼光放长远,去认识一些有潜力成为医疗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创业者,如果还是够不着,那就去认识这些企业的副总,总监,经理乃至基层员工。
举两个亲身经历的案例:
丹纳赫是星哥最喜欢的公司之一,把能找到的资料都读了一遍,并且隔阵子就把丹纳赫的总结发出来学习一番。刚好达叔也是丹纳赫的铁杆粉丝,疫情期间加了星哥微信,也给我推荐了他自己的微信号“达叔经济学”。当时他的公众号单篇阅读量才200多,但是文章看起来如行云流水,思维跳跃,爱不释手,让我想到水库论坛的欧神,所以在出差之际主动约达叔见面,并且表示愿意帮他把公众号做大。一番筹划之下,短短1个月时间,达叔公众号分粉丝翻倍,阅读量是之前的十倍,崛起速度之快让我也感到吃惊。
我跟达叔说的是,你的文章,单篇阅读量在现在的基础上增长5倍是没有问题的,天花板比我们高很多,现在看起来是我在帮你,一两年以后一定是你带我玩。还不怀疑达叔会成为一个医疗行业大V,但是你在达叔文章阅读量才200的时候认识他,和在文章阅读量1万+的时候认识他,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个月在南京,约了一家IVD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吃饭聊天,从2015年武汉CMEF上和这位老板认识,我就觉得这家公司不错,尽管当时他们并没有进入IVD行业。后面每年我基本都会和他见个面,看着这家公司短短6年飞速发展,估值从1个小目标到几十个小目标,直至今年抓住新冠疫情检测的机遇,一飞冲天。席间聊起最近行业内的一起并购,老板表示很感兴趣,只是之前一直不知道这个信息。其实星哥知道这家公司寻求融资和并购有一年多时间了。可见在行业内信息的不对称有多严重。如果星哥早一步把消息告诉这位老板,可能结果有不一样了。
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想做好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有一个最简单的答案,那就是去找这个细分领域最优秀的人,去拜访他们,交流,学习,吃饭,聊天。高手的几句话,往往四两拨千斤,所谓“听君一席话,胜杀十年猪”,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么去认识这个这个领域内最优秀的人呢?
有很多方式,关键是做个有心人。比如在公司里,看看哪些人在各自领域做的好,不管是研发、生产、注册、市场销售、管理运营等等;展会,论坛上多和人聊天,听其言,观其言,查其色;关注各种行业自媒体的原创文章,星哥就有个习惯,看到好的文章,就会主动联系作者加微信交流。
比如说你是一个IVD行业的市场部人员,对于如何提升品牌推广能力有些找不着北,那么我会建议你去找IVD资讯的主编品牌张,看看人家是如何思考和操盘,人家个人微信号都在公众号挂着,扫个码很容易;
比如说你对蓬勃发展的分子诊断行业兴趣很大,但是不知道如何切入,我会建议你去找IVD从业者的主编锁爷,人家是做了很多研究的,请他吃个西湖醋鱼的功夫,定会让你提升对分子诊断行业的认识;
要是你对二代测序感兴趣,我会建议你去找“忠言逆耳乎”公众号的主编忠哥,他对行业有诸多的思考;
如果你想了解国内中小IVD企业的销售拓展,可以去找郭大区聊聊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你对分子诊断产品的技术和产品感兴趣,我会建议你去找汤博士聊聊,他在医业观察公众号发布了多篇相关文章;
如果你们公司要开企业视频号,老板让你负责,我觉得去请教体外诊断网的李总是个不错的主意;
可能你对IVD产品国内和国外的注册感到头大,那么我会建议你去请教欧阳总;如果是质量体系上的问题,可以考虑听听医疗人咖啡刀哥的线上课;
如果你是一家IVD公司的老板,急切地想拓展海外市场,我并不会建议你去找迈瑞的大区总监,而是建议去请锦瑞的超哥或优利特的教主吃饭,指点迷津。
互联网时代真的有非常多的途径去了解更多的资讯,去认识更多的在各个细分领域的专家。
当然术业有专攻,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在其他领域是个小白。比如达叔在市场营销、房产投资和自媒体协商上是一把好手,但是完全不懂医学影像产品,以至在一篇文章中把核磁和CT搞错了,被一些读者吐槽。我认为这些读者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点知识上的差错并不影响整篇文章的价值,求全责备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和优秀者同行,是发现和借鉴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是盲目的模仿。好的地方“拿来主义”,不合适的地方引以为戒,适当宽容。
我们普通人很难和“国王”一起散步,但是一定要尽力和行业内最优秀的人同行,与诸位读者共勉。
与谁同行,比去哪里更重要。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