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围术杂谈丨麻醉医生虽然“隐形”却不可或缺!

2020-11-23   米勒之声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麻醉医生、麻醉科、麻醉学,乃至麻醉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麻醉这一词源于古希腊,是知觉和感觉的丧失。1846年10月,美国牙科医生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公开的乙醚麻醉手术演示,在一个安静场合,Morton把浸泡了乙醚的海绵放在球状瓶中让患者吸入,患者平稳安静地接受了手术。此后,乙醚麻醉迅速风行全世界,也被认为是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从上述实例不难看出,麻醉是一门科学,需要医学技术和药物的相互辅助。



有许多关于麻醉的箴言在坊间流传:“手术治病,麻醉保命”,“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麻醉科是医院的枢纽平台”……


也有人曾经说,每个麻醉医生都有着姜太公钓鱼的风范,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内心波涛汹涌。


这几句话无不凸显麻醉医生在一场手术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在时刻提醒每个麻醉医生,除了要合理使用药物,让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他们身上更肩负千斤重担,需要发挥专业素养,为每一个患者保驾护航。



曾经,一位外科医生向一位麻醉医生提问:“您希望我们外科医生怎么看待你们麻醉科医生?”


麻醉医生答:“起码相互尊重。不要叫我们麻醉师,而是麻醉医师。”


而现实中,无论医疗圈内外,无意中的一声“麻醉师”也会让麻醉医生心里“不舒服”。



其实,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上世纪80年代,麻醉正式发展为独立学科。但是人才奇缺。有一大批护士和临床医师转干了麻醉。同时,不少中专、卫校也开设了麻醉专业。


那个年代,基本没有心电监护,“干麻醉很多时候就是打一针就完事”。没有医师注册制度,也缺乏标准,大家进入麻醉科,都是“干麻醉的”,于是被简单俗称为“麻醉师”。其中麻醉医生最感郁闷——地位被明显拉低。


直到1989年,我国卫生部颁发文件将麻醉科由医技科室改为临床科室,按二级学科的标准和要求管理麻醉科,此时,麻醉科的地位才得以提升。


“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今,麻醉医生已经变成了一个手术室的内科医生,他们要参与急救,参与心肺调节,要兼顾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对患者全身的影响,更要考量麻醉对患者循环、呼吸以及肝肾功能等可能造成的威胁。”从称呼来看,社会发展至今,麻醉医生的选拔标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却没有达到让公众认可的程度从意识形态上,大家传统地认为麻醉医生只是手术辅助者,甚至在很多医院还把麻醉科作为辅助科室。


“大家需要加强对麻醉医生的了解,我们就是医生,并不是技师。”在我国医疗系统中存在“医师”和“技师”两种,一般情况下,大家似乎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只有技师才会被称呼为“XX师”,而由于许多人对于麻醉医生不够了解,所以,“麻醉医生”总会被认为是“麻醉师。”调查显示,接近22%的民众认为麻醉医生是技师、护士或其他辅诊人员。



生命高于一切,麻醉医生每一个工作细节不容有丝毫闪失,他们对患者的付出可见一斑。但是,哪怕如此,大部分患者依旧无法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脸庞。


实际上,人们对于麻醉医生的尊重程度则是体现医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单位、一个区域、一个医院、一个国家,如果有现代化的麻醉科,有专业的麻醉医生,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单位、这个区域、这个医院、这个国家很先进。麻醉的水平、麻醉医生的地位是衡量医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核心是帮助患者舒服地活着。”



来源:整理自39深呼吸

麻醉科,麻醉师,围术,医疗,技师,医院,乙醚,科室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