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耳科专家——宝宝患上中耳炎的日常原因有哪些?

2020
12/25

+
分享
评论
耳鼻喉喻水清
A-
A+

冬季宝宝易感冒,感冒之后容易引发中耳炎。

冬季来临,很多患感冒的宝宝会不小心又增加了另一种疾病——中耳炎,这给家长带来更大的困扰。

那么,日常引发宝宝患上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呢?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喂奶方式采用“仰卧位”;

由于婴幼儿的咽鼓管平直,两端开口高度差只有约10mm;且咽鼓管的咽部开口位置与硬腭后缘平面相近;当仰卧位喂奶时,奶液容易误入咽鼓管咽部开口,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原因二:小儿乳牙萌出时,唾液会分泌增多,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孩子长牙时流口水就是这个原因;这些过多的口水在小儿睡眠或躺着玩时,误入咽鼓管的咽部开口,通过咽鼓管流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原因三:上呼吸道感染时,在细菌感染+小儿身体抵抗力低的情况下,容易引起中耳炎发作;这是因为咽鼓管上的粘液层中,本有可以抗拒细菌感染的溶菌酶,具有抗感染的作用——但是儿童的这种天然防御作用还不健全,故容易被感染。


原因四:儿童体内缺乏防御急性传染病的抗体,如流感,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严重影响咽鼓管中的纤毛运动(纤毛运动经常将病菌从鼓室通过咽鼓管向鼻咽部排出,起防御作用),破坏了局部的防御功能,所以当小儿患传染病时,容易发生中耳炎。


原因五:部分婴幼儿鼓室有胚胎残余组织,一般这些组织在1-2岁时退化,有些未完全退化的,容易发生感染,中耳炎发作。


原因六:分娩时羊水,胎脂等经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的危害

听力下降。如果宝宝常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需要家长马上带宝宝去就医。如果一只耳朵患病,另一只耳听力正常,可能会长期不被觉察,而在体检的时候被发现。


高烧等肢体症状。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宝宝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小儿中耳炎的办法

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等。

半岁以内患上中耳炎的宝宝,有50%是因为吐奶、呛奶污染了咽鼓管所导致的。所以宝妈在喂养宝宝的时候,要养成正确的喂养姿势,不要平躺着喂奶。宝宝吃饱后应及时抱起让他打嗝,将空气吐出,防止宝宝吐奶时污染咽鼓管。


家长要看护好宝宝,防止宝宝玩耍而引起耳膜穿孔等外伤。同时培养宝宝清洁耳朵的好习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耳科,中耳炎,专家,咽鼓管,鼓室,原因,传染病,小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