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阿斯利康/牛津/康泰合作的新冠疫苗2/3期的实验数据
看了下阿斯利康/牛津/康泰(民海)合作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2/3期单盲、随机、对照研究中2期的数据,主要是评估了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整个研究分成了三个组:
一组:18-55岁;
二组:56-69岁;
三组:70岁以上。
(以上组号是我自己随便写的)
接种第一针后收集不良反应,对照组是四价结合流脑疫苗,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
(先说下,局部反应轻至接种部位发红都算进去,所以不用太夸大安全性问题)
局部反应方面主要就是疼痛和压痛,在18-55岁的49人中有43人(88%),56-69岁的30人中有22人(73%),70岁及以上的49人中有30人(61%)。
(按年龄划分的标准剂量初次和加强剂量接种后7天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第0天是接种日, 显示的参与者是随机分配以接受两剂疫苗的参与者,仅显示了同时接受两种剂量疫苗的参与者的数据。)
全身反应方面以疲劳、发热、头痛之类的为主,18-55岁中42人(86%)、56-69岁的23人(77%)、70岁及以上的32人(65%)出现了全身反应。
(标准剂量初免和加强剂量接种后7天内的系统性全身不良反应。第0天是接种日,尽管发烧具有客观的量度(轻度:38·0至<38·5°C,中度:38·5至<39·0°C,重度:≥39·0° C),但是依然是自我报告。 显示的参与者是随机分配并接受两剂疫苗,这里仅显示了同时接受两种剂量疫苗的参与者的数据。)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13例严重不良事件,均认为与疫苗无关。
免疫原性方面,三个组检测(MNA80)后中和抗体水平分别为193、144、161,各组中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间差异没有显著性,且第二针后14天超过99%(208/209)的人达到了中和滴度水平,唯一一个没达到的人超过了70岁;另外还发现疫苗诱导了很好的细胞免疫。
(在标准剂量组(A)和低剂量组(B)中按剂量接种初次和加强剂量疫苗后,使用实时SARS-CoV-2微中和测定(MNA80)测量中和抗体滴度)
不过挺好玩的是,第二针打完了以后针对腺病毒的抗体并没有增加,估计是免疫系统发现没过两天同样的敌人又来了直接让外派部队就给biu死了,压根儿没当回事。
(疫苗的初次和加强剂量后抗ChAdOx1载体的中和滴度,根据年龄和疫苗剂量,以及加强剂量前抗ChAdOx1中和抗体与加强剂量抗体后28天和T细胞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划分)
简单总结一下:闹了半天还是2期的东西,结论就是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安全而且有不错的免疫原性。
愿天下无疫!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使用的素材均来源于公开网络,如果内容有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