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高,低压不高,是怎么一回事?
上期我们讲了,老年人得高血压,不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重视和积极治疗,尽早将血压控制稳定,保护好血管,减缓动脉硬化、斑块、血栓的形成,避免出现心梗、脑梗等严重的后果。
知道了高血压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就应该重视高血压的治疗,这期我们就讲讲高血压治疗相关的误区。
老年人的低压降下来了,说明降压有效果了吗?
很多人以为,高血压应该是高压和低压都高,才算严重。所以,我们会听到一些老年朋友说:
“我的高压虽然高了点,但低压还是正常的嘛!”
“我最近低压降下来了,看来血压控制得不错。”
这两种情况,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都比较常见。
很多老年人会发现,自己只有高压比较高,低压却是正常的;或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高压虽然没有变化,低压却明显下降了,就认为自己的病情转好,是好事。
其实,这种高压高、低压不高的现象,是脉压差增大的表现。
一般脉压差在30~50mmHg算是正常,如果大于50mmHg,就属于脉压差偏大,这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血管硬化的典型表现。
为什么老年人的脉压差容易增大呢?
脉压差增大,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大,脉压差增大的情况就越常见。
一般来说,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时间普遍较长,或者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长期血压升高,对血管的影响之一,就是导致动脉硬化的程度加重,血管的弹性就变差了。
血管失去了弹性会有什么后果呢?
我们知道,血液通过心脏的跳动在血管中不断地循环,来为身体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
收缩压(高压)的形成
每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泵入动脉血管中,此时血管受到血流冲击的压力,就产生了高压(收缩压)。
而血管需要通过扩张来缓冲这个压力,如果血管没有弹性,就不能达到缓冲的效果,这时的表现就是高压变高。
舒张压(低压)的形成
紧接着,心脏由收缩转为舒张,血液流回心脏,此时血管应该从扩张的状态逐渐回缩,释放一定的压力也保留一定的压力,就形成了低压(舒张压)。
而弹性差的血管在刚才没有扩张,此时也就没有弹性可以回缩,就表现为低压变低了。
脉压差增大
血管缺乏弹性,不能扩张,就会使高压变高,不能回缩,就会使低压下降,就造成了老年人“高压高、低压不高、脉压差大”的普遍现象。
这种情况也叫做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老年高血压类型,在老年患者中占60%~80%。
脉压差增大应该怎么处理?
脉压差增大,会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目前没有能单独降高压而不降低压的降压药,只能通过改善血管动脉硬化的情况,来减轻脉压差增大的程度。
一般是通过控制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来改善。
另外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合并症进行处理,例如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来防止血管继续硬化。
动脉硬化可以预防,但不能逆转。
在早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如果早期没有做好预防,等血管真的发生了明显的硬化时,就不可逆转了。
所以,一旦出现血压升高,我们就要予以重视,根据医生的建议,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或药物干预,及时控制住血压,保护好血管,尽可能预防和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避免出现脉压差增大的问题。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