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操作时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左房、左室、瓣膜,往往忽视心尖。
本期继续分享“十大基本功”系列课程第十讲《左心声学造影:从基础理论到病例实践》的第三节《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下)》。
孔令秋: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下)
一、心尖:超声心动图的灯下黑
医生操作时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左房、左室、瓣膜,往往忽视心尖。
左图:打造影剂前,看不清心尖,不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右图:打造影剂后,可以看到心尖处有轻度肥厚。
2014 vs 2016
2014
2016
2014年造影结果,心尖处有一定程度的肥厚。
2016年造影结果,可以看到室壁瘤的形成。箭头指的地方,可以看到室壁瘤向外膨出,室壁变得非常薄。是由心肌病引起的室壁瘤。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使用超声造影,是绝对的适应证。效果非常好,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而普通二维超声会多次漏诊。
二、心肌造影
可以通过定量曲线、肉眼观察来判断心肌灌注的情况。但截止目前,还没有被FDA批准。因为从效果来看,比心腔显影的准确性差些。
微泡通过外周循环进入心肌。
任何影响血流速度和流量的因素均可导致心肌灌注达峰时间延长或/和灌注稀释,甚至充盈缺损。
影响因素过多,导致准确性不高。
通过肉眼观察的半定量方法比较主观。
以上面的患者为例,灌注情况到底怎么样?并不好区分。
图的下半部分显示静息(rest)状态心肌灌注显像、负荷(stress)状态心肌灌注显像。
可以看出心尖处的灌注稍差,但肉眼不好区分。
局部心肌血流量的评估方法包括:
1. 目测半定量方法
1分 = 造影剂均匀充盈,灌注良好
0.5分 = 造影剂片状不均匀充盈,灌注减弱
0分 = 造影剂充盈缺损
2. 定量分析方法:时间 —— 密度曲线
分析心肌各节段和层次微泡信号强度变化并绘制时间 —— 强度曲线,由此计算正常、缺血、梗死、存活心肌区域内血管的血流量、血容量、血流分布、血流储备等冠脉微循环指标。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