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城镇,基层居民慢阻肺情况更需引起重视。
11月18日是世界慢阻肺日
数据显示
中国慢阻肺患病人数已超1亿
每年有超过91万国人死于慢阻肺
占全球31.1%
但如此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的疾病
知道的人却不多
闽侯60岁的陈大爷有20多年的吸烟史,平时偶有胸闷、咳嗽等症状。但陈大爷觉得就是小毛病并未重视,没承想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动不动就大喘气,咳嗽、咳痰,干不了重活,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陈大爷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接诊的王碧瑛副主任医师详细检查评估后,告诉陈大爷,这不是老了身体虚,而是患了慢阻肺。
缓解病情后,陈大爷不顾医生劝阻,继续抽烟,没想到前一段时间受凉感冒后,陈大爷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稍微走两步就喘不上气,出行都得坐在轮椅上,最后上了呼吸机才有所缓解。
慢阻肺是常见的慢病,在临床上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就像一把“慢刀”,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时,很可能已经损害了50%以上的肺功能,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令人措手不及。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该研究找出了2017年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仅次于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肺)癌症,排名第四。
但高发的背后是,居民患病知晓率不到1%,即超过99%的慢阻肺患者对自身患病状况处于未知状态;绝大多数居民从未听说过慢阻肺这一疾病,仅有4.5%的居民进行过肺功能检查。
“目前临床上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就诊者是慢阻肺患者。”王碧瑛表示,“虽说慢阻肺是比较容易诊断治疗的病,但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却是诊治非常困难的病。”
说容易是因为它能够预防,不吸烟,患慢阻肺的几率就降低很多。有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中有将近90%都存在多年的吸烟史,且吸烟量相对较大。且长期接触 “二手烟”的人,其患慢阻肺的风险也会增加48%左右!
如果病人早期发现并很快戒烟、治疗,肺功能可以一直维持到正常的60%~80%。尽管达不到100%,依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运动。医生面对患者这样的病情,治疗起来是没有困难的。
然而那种不听劝不戒烟,拖到最后病情严重、连下地走动都困难的地步,即便是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难把他治好。
“但这样的病人大有人在,我们常常在早期就劝阻病人戒烟,但不少患者症状稍微缓解一点就复吸。肺功能损伤不可逆,最后就是一点点恶化下去。”王碧瑛很感慨。但如果到了晚期,由于严重的呼吸困难,会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可能就只能靠呼吸机或者肺移植了。
1
长期吸烟者(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特别是40岁以上
2
反复咳嗽、咳痰者
3
活动后感觉胸闷气短,特别是逐渐加重者
4
工作环境中要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的人
5
呼吸道疾病患者,如已患肺部疾病者
比起城镇,基层居民慢阻肺情况更需引起重视,记者在本报举办的八闽健康行中,也发现基层慢阻肺发病率更高,知晓率更低,患者接受正规诊疗的少之又少,基层诊疗能力及健康宣教开展明显不足,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急需加强。
“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40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王碧瑛提醒。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刘伟芳 /文,综合福州市卫生健康等
编辑:冰阔落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