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有绝招
文章转载自:脊柱外科付强医生健康大讲堂
专家介绍:付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医学博士,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18年10月人才引进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担任脊柱外科主任及微创中心主任。1994年起在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专业从事脊柱外科,1999年获得长海医院骨外科博士点授予的首位博士学位,是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创建者之一。成功完成6000余台各类脊柱手术。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骨质疏松症外科微创成形术、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镜、脊柱微创管道、脊柱微创拉钩等微创新技术。
提起腰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往往会认为它是“老年病”。但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发病人群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了一名24岁的在校大学生。小李是上海某高校学生,平时经常久坐,很少进行锻炼。1年前他开始有下腰疼痛,逐渐放射至左下肢。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4个月的保守治疗,小李的症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甚至影响日常行走和睡眠。于是他慕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付强教授处就诊。
接诊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查体,直腿抬高试验和拾物试验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检查发现L4-5椎间盘突出,MRI可见髓核脱出。髓核压迫到脊髓,因此出现腰痛、下肢痛症状。
经过完善的检查及评估,付强教授决定为他进行手术治疗。考虑到患者年纪轻,功能要求高,最终选择了椎间孔镜侧后路髓核摘除微创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即刻复查直腿抬高试验已恢复正常,当天就可以下地,术后第3天就出院了。周末入院,周一出院就能够回校上课,没有任何耽误。术后患者规律门诊随诊,效果良好。
L4-5椎间盘突出
MRI:髓核脱出
髓核造影
手术创口
术后即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阅读推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包括卧床休息、牵引、针灸等。如果病情严重或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病史超过三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
②首次发作,但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
③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
④出现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行走无力的患者;
⑤合并椎管狭窄者。
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创伤最小的手术方法,局麻下即可完成,次日就能下床行走。椎间孔镜是一种以水为媒介的内窥镜技术,通过在身体表面切一个小切口,把一根直径6-7mm的通道置入到突出的椎间盘表面,通过抓钳把突出的椎间盘取出来,解放受压迫的神经根,解除腰腿痛症状。
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作用于纤维环之外,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为确切。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
椎间孔镜具有以下优势:
(1).适应症广泛: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同时使用的射频电极对可以保护纤维环及后纵韧帯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率。
(2).通过侧方入路直接达到病变位置,避免后路手术对椎管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背柱稳定性无影响。还可以防止术后节段性不稳定和滑脱的。
(3).安全性高,病人仅需局部麻醉,手术中可以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4).并发症创伤小,神经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极低。
(5).皮肤切口仅7mm。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6).病人满意度高,舒适度极高,立即缓解疼痛,术后疼痛轻微,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