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常的健康骨头像墙壁那么硬,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头严重的有可能像朽木甚至沙子那么松软。
骨质疏松症常常被称为“静默的杀手”或者”静悄悄的流行病“,在不知不觉中就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疼痛,脊柱变形,甚至是脆性骨折,脆性骨折又称为骨质疏松骨折就是在没有高能量损伤情况下,不小心摔跤跌倒就骨折了,最常出现在髋部,脊柱,腕关节等部位,严重可危及生命。等到那个时候就算家里矿多又如何,再多的钱也买不来“身体有矿”。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年纪大了再来关注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其实骨质疏松除了“治”,更重要的是“防”,并且骨质疏松的预防是无论哪个年纪都应该要做的。甚至有医生说过“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儿科疾病”,骨质疏松的预防其实要从娃娃抓起。
假如把我们身体的骨含量比作海边的一座“金矿岛”,而海水就好比是我们身体里的血液,有一群叫做“成骨细胞”的勤劳工人不断的给金矿岛补充原料,而同时还有一群叫做“破骨细胞”的海盗不断的在把金矿偷偷运走。在我们成年之前,“成骨细胞”工人们人多力量大,金矿岛不断扩大,也就是身体的骨骼含量是在不断提升的,直到最高值也就是“峰值骨量”,这个时候也是身体里矿最多的时候,一般在30岁左右,具体有些个体差异。峰值骨量越高,也就是“金矿岛”越大, 那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推迟,程度也就越轻。
人老了以后或者女性开始绝经之后,金矿岛就开始出现水土流失了,“破骨细胞”海盗们的规模和势力越来越大,更多的金矿被运走,“成骨细胞”工人们不仅没有扩大再生产,并且产业还萎缩了,金矿岛不再扩大,这两方面的因素最终就导致了骨质疏松。
• 一方面是开源——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
• 另外一方面就是节流——尽量减少骨量的丢失。
1、摄入足够营养: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见下表),推荐最好从饮食中摄取,酌情加用补充剂。
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摄入充足的钙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大有裨益。食物中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其中牛奶最为推荐,市面常见的纯牛奶中的钙含量约为100mg/100ml,因此简单直接来说每天坚持喝300ml牛奶,再加上其他食物的补充,达标还是很容易的。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 /d。
2、坚持科学运动:这也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做的。
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在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帮助,也就是让你身体的“骨矿岛”容积(“峰值骨量”)最大化,有研究表明高冲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效果更佳。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1小时,锻炼还能改善肌力和降低跌倒风险。
3、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增加骨折风险。
4、 尽量避免使用会增加骨丢失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有报道称,使用低至2.5-7.5mg/d的泼尼松或等效治疗时,即可出现骨折风险上升。
5、 预防跌倒:主要针对的是中老年人,目的是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
以下这些人群是易跌倒的更需要注意:年龄大于65岁的人; 曾经跌倒过的人;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的人;听力、视力下降 的人;贫血的人;体位性低血压的人;服用影响意识行为的药物如镇静安眠药的人;营养不良的人;虚弱、头晕的人;缺少照顾的人; 意识不清的人;睡眠障碍的人等。
6、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的人群是骨密度检测有异常的人群,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相关结果询问专科医生。
(骨密度BMD就是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出的值,骨质疏松症的T值≤-2.5,骨量减少T值介于-1.0至-2.5)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