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半小时内该不该刷牙,您怎么看?

2020
11/18

+
分享
评论
口齿生香
A-
A+

书中自有答案!

“饭后半小时内该不该刷牙”一直是网络上的热议话题,并且很多医生都支持 “要等上一段时间再刷牙更好”的观点。真相究竟是什么?今天我就从教科书中的一张图片里找答案。

饭后半小时内该不该刷牙,应基于以下事实,请看图。

图片来源于教材

所以,这张图到底给了我们怎样的提示呢?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个人认为,至少有3点:

1  蛀牙敏感度因人而异

这张图里有3条曲线,分别代表3类人:无龋的人、有轻度龋活性的人和有重度龋活性的人。这3类人进食葡萄糖前、后的口腔酸度水平均有较大差距,他们生蛀牙的可能性也存在差异。现实生活中,无龋的人很少,走到哪儿都让人“羡慕嫉妒恨”;有轻度龋活性的人很多,属于普罗大众;有重度龋活性的人就是那些“不吃糖还生蛀牙”的人。

2  口腔酸度有规律性变化

口腔环境的酸度是随着进食后的时间增加而不断变化的,变化趋势呈曲线状态,且有拐点。这个拐点就是解决“饭后半小时内该不该刷牙”问题的关键。

每一条曲线都告诉我们,口腔的酸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最低值往往出现在饭后10 min左右(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没有人平时只吃葡萄糖,食物种类越多,实际情况所产生的结果与这个模拟实验的结果差距可能越大,但趋势应该是相近的)。所以,从避免口腔酸度增加这个角度讲,这10 min堪称“黄金10 min”。

3  牙齿脱钙也有底线

与曲线一样重要的,还有那条用虚线画出的直线,它告诉了我们问题的另一个关键——临界pH值。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要人们知道并非“口腔只要变酸,牙齿就会脱钙”。只有突破底线,脱钙过程才有可能启动。所以,那种所谓“饭后半小时内刷牙就等同于雪上加霜”的说法实在只是有些人不假思索的“一厢情愿”。

那么,饭后半小时内到底该不该刷牙?还是回到这张图上来,我们不难看出:

①让我们“羡慕嫉妒恨”的人啥时候刷都差不多,也根本不存在“饭后半小时内刷牙就等同于雪上加霜”的顾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人一直强调“不刷牙,牙齿照样好了”!

②普罗大众还是抓紧那黄金10 min吧!10 min内刷牙可以及时终止致龋菌发酵食物产酸的过程,也就可以尽早把pH值的下降趋势“拉回来”!如果一定要等上半小时后,恰恰是给了酸腐蚀牙齿的可乘之机。虽然一次进食葡萄糖的结果是,在没有其他干预的情况下,口腔酸度处于临界pH值以下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此操作长此以往就可能水滴石穿。

③极易中招的人的口腔酸度是长时间处于临界pH值以下的。只有及时刷牙,才能保证口腔酸度不至于降得太低或太久。而且,用含氟牙膏的话,即使对口腔酸度改变不大,还可以从增强釉质的抗酸性角度保护牙齿。而如果真信了“饭后要等半小时再刷牙”的话,那就试试看吧!谁都不能叫醒装睡的人!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刷牙,口腔,酸度,曲线,牙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