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胸外科的第一天,我就上了一台食管癌的手术。
跟肺手术相比,食管手术复杂多了,当然时间也很长。下了台都快到下班点了,同组的一个小姑娘告诉我,我们组收了8个新病人,让我把病历完善一下。
我懵了,真的。都快下班了,告诉我有8个新病人,这谁顶得住啊?
虽然我已经轮转了几个科室,但像这样一下来8个的,我还真的没见过。而且病人都已经回家了,他们都是挂床的,需要等所有检查做完,才能住进来进行手术。
我打开电脑上的医生工作站。
粗粗地数了一下,我们组现在有接近40个病人。
我忍不住惊呼一声:“怎么这么多病人?”
旁边的师弟不屑地哼出来,瞄了一眼我的电脑:“这才到加56,我最多的时候管到加99床。”
我以前管过10个病人,就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现在40个病人,这些病人在我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我完全不知道各个病人是什么情况:哪些病人还没手术,哪些病人已经手术了,哪些病人不能手术。
尽管我并不是完全管理这些病人,也不用开医嘱,只是负责写写病历,但还是要记住这些病人的病情,主任大查房的时候会考规培医生这些病人的病情。
这天,主任会把所有的病人过一遍,需要规培医生汇报各个病人的情况,然后所有的医生兜一圈查房。
我仿佛一个上课睡觉的学渣,马上就要期末考试,然后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记不住,内心慌得一笔。
临阵磨枪,我只能把病人和病情写在本子上,期望能回答出来。
“12床,杨某某。”主任点到。
“杨某某是左肺上叶结节的病人,明天手术。”我凭着记忆赶忙回答。
“我让你们做得那个靶扫CT做了么,怎么样?”
???
什么靶扫,我怎么不记得了。还好旁白的老师救场,补充说已经开好了,主任才放过我。
“15床,姚某某。”主任挨个点名。
“姚某某是食管病人,PET-CT都做了,下周一手术。”另一个住院医生回答道,
“他肺功能不好的,你们注意评估一下。”主任补充道。
“加7床,袁某某,杭州的,是个大学老师,教高数的。”主任又问道,竟然连城市和职业都记得住。
“右肺下叶结节,明天手术。”我赶忙看了下本子,才回答出来。
“她做右肺S9肺段切除的,准备好。”
就这样,他把接近80个病人全部过了一遍,绝大多数病人他都知道,包括病情、诊断、并发症和手术方式,无一差错。
我当时就震惊了,这难度也太大了吧,这一刻,我想到了最强大脑,要是出一期给80个病人,让选手们回答病人的诊断,下一步的检查,以及手术方式,看看谁记得准。
我们主任绝对是冠军。
最强大脑之病例记忆大赛比赛现场
第二天中午,我在医生办公室吃饭,主任走了进来,我赶紧趁机向他讨教。
“主任,你是怎么记得住这么多病人的?我根本记不住呀。”
“那是主任天赋好啊。”旁边的老师说(tian)道。
主任摆摆手,“不是天赋,刚来临床的时候我也记不住病人,后面都是训练出来的,慢慢的记得就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也不行了,跟年轻的时候没法比。”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形象记忆,比如这个杭州的袁某某,直接记住她的病情很难,但你可以记住她身上最大的特点,长相呀、装扮呀、工作呀、家乡呀等等,记住她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点。”
“然后呢?”我好奇地问道。
“然后再记这些诊断、检查结果,因为此时病人就不是一个抽样的形象了,而是很具体的在你的脑子里,这时候再把结果联系起来,就记得很清楚了。”
哦!搜戴斯乃!
一定要把病人当成一个人,像我们身边的人,而不是一个对象,一个没有感情、没有感受的治疗对象。
上学的时候,同学很多,你是怎么记住每个同学的?大多都是按照每个人最大的特点先记住他,然后再增加各种细节。
记病人也是一样的,不要按照疾病诊断记病人,而是首先记住病人本身,再记住这些临床数据,这不仅仅能帮你提高救治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帮你建立和患者的联系,改善医患关系。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