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岁的婷婷(化名)在外公陪同下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海峤的专家门诊复查,化验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全部正常,情况良好。在2年前,婷婷得了怪病,三天两头呕吐,每次呕吐5-6天,累计一月呕吐竟达15天。
6岁的婷婷是杭州本地人,两年前,她突然无由来发病,每次呕吐发作要连续吐六七天,最多时一天呕吐二十多次,多为胃内容物和清水,即使不吃任何东西也吐,吐得天昏地暗。偶尔,伴有轻微的腹痛,但没头痛,没发烧。呕吐发作时无法进食,婷婷只能靠每天输液维持生命。
由于父母工作忙,婷婷自小一直由外公带,最早外公以为她受凉或者吃坏东西了,后面觉得不对劲,跑了好几家大医院,两年多时间住了10多次医院,每次都要住院治疗六七天,婷婷的呕吐才能暂时终止。
2020年9月中旬,婷婷辗转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挂了儿科朱海峤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朱主任评估了孩子的病情,当时孩子出现严重的脱水和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精神非常虚弱。病情相对较严重,必须再次住院治疗。朱主任最后给出的诊断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伴低钾低氯和代谢性碱中毒”。经过对症和支持治疗,6天以后她的症状缓解出院。
出院距今快2个月了,婷婷的呕吐没再发作,外公说,孩子出院以后精神状况良好,食欲正常。
朱海峤指出,周期性呕吐也叫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疾病,其特征表现是反复、固定特征的呕吐发作,间歇期正常或恢复基线健康状态。多在儿童期起病,成人患病相对较少。儿童患者发作可以延续到成人。
朱海峤说,周期性呕吐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文献报道,大多数周期性呕吐患者和偏头痛相关,这表明两者可能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线粒体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高反应性、内分泌敏感性、食物过敏等有关。因此,在学术上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变异性的偏头痛,或者叫特殊类型的偏头痛。这些患者若干年后可能会发展成偏头痛。
而针对周期性呕吐的治疗,临床上可分为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和发作期的对症支持性治疗,如吃一些止吐药、镇静药、情绪稳定剂、抗癫病药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孩子的呕吐的发作频率,力求以达到无发作状态。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