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基底尖动脉瘤Y型开环支架辅助栓塞

2020-11-17   贺世明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中年患者,体检发现未破裂基底尖动脉瘤,鉴于以下三点:
1.年龄小于70岁
2.常见高出血部位(前后交通、大脑中分叉、基底尖)
3.大小超过5mm,考虑手术干预

最佳预案:  
Neuroform EZ+Atlas(穿支架到位容易,挡圈效果良好…唉,没有材料,我又做梦了)做Y型支架辅助栓塞

现有材料预案:  
双Neuroform EZ做Y型支架辅助栓塞(好吧,就这样)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结合动脉瘤瘤颈主要坐于右侧大脑后动脉,右侧支架导管到位是关键,选择右侧椎动脉入路,先将XT 27导管大弯度塑形(如果困难较大,可考虑应用栓塞微导管配合3m长导丝交换)搭于右侧大脑后开口,Synchro2无法塑出跨度更小的大弯(又一次让我失望),果断更换Asahi导丝,塑弯良好,一把过瘤颈进入右侧大脑后动脉P3段,XT 27到位,顺利从P1至基底动脉释放Neuroform EZ 3.0*20,在瘤颈处支架系统整体略前推,期望更好的贴合血管、封堵瘤颈;

将Asahi送至左侧P3段,XT 27重新直头塑形,由于XT 27导管过粗穿支架网孔时很困难,造成第一枚支架轻微位移(可以更好的贴合瘤颈血管),这也是首枚支架选用Neuroform的原因(如果换用闭环支架,可能移位就不会这么小了);

放置45度预塑形Echelon 10(穿支架网孔更喜欢用这款栓塞微导管),放置第二枚Neuroform EZ 3.5*20(唉,没有3.0的了),做旋转和三维重建,栓塞微导管没有顺行指向瘤体,那就作为成篮圈导管吧,拟再送一根150度塑形导管顺行指向瘤体。



双微导管交替送入弹簧圈栓塞。



最终达到致密栓塞结果,双侧大脑后动脉走行无变化。打完收工!!!

                                                 

小结  


1.做 Y 型支架辅助,首枚支架倾向用开环的Neuroform EZ,释放后更稳定,再穿网孔通过后续导管不易造成支架移位,相比Atlas来说,EZ的网孔大,通过更容易。

2.开环支架对血管走行几乎没有影响,对穿支血管的骚扰很小,在转弯处打开贴壁良好。

3.Neuroform EZ相比Neuroform 3升级到导管释放方式,但是XT 27导管太粗,有时到位和穿网孔很困难,Neuroform Atlas相比EZ升级到栓塞微导管释放方式,而且网孔更小,对小圈的阻挡更好。

4 .微导管塑形一直是脑血管介入医生的基本功,无论是支架导管还是栓塞导管都要塑弯:支架导管的单弯塑形更利于通过血管转弯,小跨度塑形更利于指向动脉瘤远端出口血管;大动脉瘤栓塞常规推荐双微导管,可以更好的成篮和避免分隔。

5.基底动脉动脉瘤的栓塞入路(双椎良好的条件下)和动脉瘤位置有关,偏向右侧的建议右椎入路,反之亦然,该病例的关键点是右侧大脑后支架导管的到位,所以选择了右椎入路,更利于导管的顺向走行。


#动脉瘤,基底,支架,栓塞,辅助,塑形,XT#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