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人与患者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定要知道客户的称呼是什么,才可以清晰地了解病人关系。病人等于患者吗?我们不去讨论称呼有什么历史的演变。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病人还是有人的,患者就没有突出人了。我们强调平等,一定要把病人还是当人,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是人就会有情绪、有情感、有情愫。我愿意使用病人这个称呼,因为我们可以知道病人有情绪,这个情绪我能接受、这个情感我能感受、这个情愫我能收受。接受他的情绪,我才能更好理解他;感受他所感的,我才体会感同身受;收受他的情愫,那种朴素的医生情怀,就是想帮病人,从而获得价值。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很多医疗机构都已经习惯称呼病人为患者,甚至叫预约挂号的号码,也有很少称之“先生”“女士”,更为出格的称之“帅哥”“美女”,窃以为“称呼”是为大事,仍须谨慎,倘若未能对“先生女士”和“帅哥美女”改口,莫不若直呼其名为妥,理由是基于病人安全的“三查七对”。
2 病人究竟是谁的
我们是需要讨论“病人究竟是谁的”这个问题的。我问过一些医生,我说病人来医院干什么了,他们说看病的,我说病人除了有病,还带什么来了,他们说带钱来了,我说那我们帮不帮他们,他们说帮。可是我转头就问病人是谁的,他们都说是医院的,因为医院收了病人的钱。这种扭曲的病人关系是不对的。明明医生护士在帮病人,可是我们竟然不承认病人是“我的”。我们身处于一悖论当中,医生不是为自己执业,诊所不是你的;也不是为病人执业 ,病人不是你的;医生仅仅是为医院执业,这种关系很难形成良好的病人关系。当然,现在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推广,有可能加速这种关系的转变,从体制内往体制外转变的医护人员只有意识到身份的转换,才可能积极拥抱这种变化,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病人是我的”,从而从病人利益最大化出发,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就医流程改造、就医体验改善。
天然来讲,开门做生意,客户关系永远是第一的,有产品没有客户那就像原子弹。具体到医院诊所的客人从哪里来,我们知道有来自社区和家庭,也有被激励参与会员服务,以及被自带光环的医生品牌吸引。 就如图1,由口碑和营销激励带来的是增量,医生和销售带来的都是增量,而老板原有的关系和社区固有的病人是存量。从营销角度看,医院诊所的发展要靠门诊量的发展,就是要激活存量,扩大增量。
我也问过一家大型国际医疗中心的老板,我问一万两千平方米的地方 ,客从何处来,他说自己带。自己很多朋友,你看多霸气。可是你老板有那么多朋友?那么多朋友都有病,而且都相信你的诊所?我不信。然后就有了营销团队,病人是营销团队的。我们也发现有些医生是自带客流的,这些医生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也有很多病人是社区的,他们为了方便,来到我们这里可能只是买药,考验我们的只是有没有能力留住他们。所以病人究竟是谁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如果可以让我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我会说,让每个员工都从心里对自己说,而且很自豪地说;“病人是我的”,那么长期的病人关系就有机会建立,而不是靠营销或竞价排名得来。
3 病人关系特征的自我演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病人关系特征的演变,无论是家长式、对立式以及伙伴式的变化,还是长期的到短期的变化,我们也都可以从营销理论的演变中找到答案。
过去营销我们讲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 和促销(promotion),也讲开诊所的最重要是三点,地点、地点、地点,酒香也怕巷子深。慢慢我们知道 4P演变成新4P,那就是产品(product)、流程(process)、表现(performance)和个人(person),我们强调了人、强调了表现、强调了体验。也许新4P也还不能满足现在的客户需求,从而有了4R,建立关系(relation)、保留关系retain)、增加推荐(referral)和容易修复(recovery)。这就是所谓新营销理论,营销关系理论的演变趋势,也是医院诊所中的病人关系的演变特征。医院诊所从强调医生的药品(产品)、治疗手段(地点)到名医品牌传播(促销),希望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到现在强调病人体验(流程)、病人满意(表现)以及病人价值(关系),这些变化强化了时代的特征,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医疗服务的迭代更新,与相应的医疗专业人士所谓的传统家长式、现代对立式及未来伙伴式的关系演变,正好交相辉映。
从营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医院诊所举办者就是要将医院诊所办成是病人的,病人就是股东,所以有了众筹,也有了私立医院和私立诊所的会员卡。病人更注重医院诊所的长期关系,和长期存在。这种关系的演变,才是今天的重点,要将病人/客户演变成股东,将医院诊所变成病人口中的“我的医院、我的诊所”,把股东的医院诊所办成是病人的医院诊所。
而究竟要如何从“病人是医院诊所的”,“病人是我的”,转变成“医院诊所是病人的”,本章节重点讨论了如何称呼你的病人,也对“病人是谁的”,以及病人关系演变特征进行了阐述,这种讨论要在医院诊所制定企业战略和服务规划时,就应该在内部进行培训和达成共识。强化医护人员对于“病人是我的”的内在认识动机,比如在岗位与薪酬激励上对于一线员工更多关注,再加上医护人员专业上与病人的情感联系,特别是借助营销手段的创新,如会员制、签约制、保险制的安排,从而营造“医院诊所是病人的”氛围,烘托出现代病人关系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附书评:
从未看过如此有趣专业的医疗书籍,一口气看完。幽默的语言、真实的案例让人欲罢不能。赖医生以其敏锐的感知、丰富的医患关系工作经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医学理念。这应该是未来医学院必须要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这也是一本所有医疗从业人员都应该看的工具书,不仅综合了管理心理学和人文关怀、结合了最新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它还是一本深入心灵可以真正提升医德医技的公益好书。尤其对那些医术精湛的医生而言,有了这些价值医疗观的意识,会让医疗界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蒋玮城先生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