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术医生喝葡萄糖水”及类似事件的最终解释

2020
11/17

+
分享
评论
陈郑礼
A-
A+
  “情是情、理是理;

 理分对错,情有可原;

  于情可以,于理不对”  

 

近期有一则新闻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一名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神外医生在手术室里因为手术时间太长,过度疲劳,喝了葡萄糖注射液解渴。
于是有网友质疑:“手术室的免费葡萄糖?挺贵的7-8元一瓶,你给钱了没?”
然后这位医生解释,大致意思是:“水是我喝的,工作太辛苦,钱是医院掏的。”
再然后《人民日报》仲裁:“为那些理解这位医生的声音点赞。”
还有热心网友助力:“葡萄糖水其实很难喝,你杠你喝一个试试?”
 
一圈下来,情节百转千回,闹得群情激奋。
 
我作为一个旁观的医务人员,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失望
我失望的不是医务人员不被理解,也不是杠精的冷漠。
而是类似的这种事件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争的却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其实,这个争论完全没必要,最终解释就8个字——“于情可以,于理不对”
不光这件事,很多事都可以这样解释。

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
评价一件事,应该有两个维度——情与理。之所以很多事让人纠结,根本原因就是“情理不分”。
情与理,是不能对峙的。
说情的时候就说情,说理的时候就说理
理分对错,情有可原(情可以原谅)。
 
比如这件“手术医生喝葡萄糖水”事件。
网友质疑:“手术室的免费葡萄糖水?挺贵的7-8元一瓶,你给钱了没?”——这说的是理,争的是一个对错。
医生解释:“水是我喝的,工作太辛苦,钱是医院掏的。”
网友助力:“葡萄糖水其实很难喝。”
工作辛苦、糖水难喝——这些说的都是情,情有可原。
怎么能用情来回应理呢?
 
就像如果硬要用理来回应情,可以问:“做了几台手术才算累?喝多少才算合适?喝再贵一点的氨基酸行不行呢?”
 
我觉得凡事应该先说理,再说情。
先说对不对,再说行不行。
这个事件如果要说理,那说得就不是钱的事、不是辛苦的事、也不是口味的事。是对错的事。
这件事就是错的,因为水不是给医生喝的。

但这件事可以做,因为我们都有感情。


于情可以,于理不对

可能有些人要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怎么可以做不对的事呢?”
 
其实,我们还真就一直在做不对的事。
 
比如抽烟、打游戏、刷抖音,这些事对吗?
肯定不对,因为对自己身心没有好处,影响工作,对社会也没什么贡献,但是这些事可以做吗?
可以!
 
那位给喝葡萄糖水医生拍视频的兄弟,怎么能在手术室里用手机做和工作不相干的事呢?这件事对吗?肯定不对,那么可以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可以!因为这是人之常情。
 
996对吗?肯定不对,违法行为。可以吗?觉得不可以就辞职呗。
 
所以我们要争的不是理,不是对不对,而是争的情,这事儿可不可以?大部分人觉得可以,那就没问题。
 
人生在世,我们应该珍惜那些能分清对错的事,因为很多事情连对错都很难说清楚,比如选择什么职业、选择什么配偶、该不该炒股、该不该创业。
 
别再为情所困了,把理先整明白吧!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葡萄糖水,医务人员,情有可原,网友质疑,手术室,医生,手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