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上的11月18日:美国生物化学家乔治.沃尔德出生
2020-11-18
五号医生吴昊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历史上的今天即1906年11月18日,生物化学家乔治.沃尔德(George Wald,1906.11.18-1997.4.12)出生在美国纽约。
在布鲁克林的公立小学和中学校就读后,沃尔德于1927年在纽约大学华盛顿大学广场学院获得理学士学位,然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动物学并从事一些研究工作。1932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在读期间,他是塞利格·赫克特教授(著名的视觉生理学专家)的学生和研究助理。
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被授予美国国家生物学研究委员会的奖学金(1932-1934)。在柏林达勒姆的奥托沃堡实验室,沃尔德医生第一次在视网膜中发现了维生素A。当时,维生素A刚刚在苏黎世保罗·卡雷尔教授的实验室里被分离出来,沃尔德博士即将视网膜中发现的维生素A带到卡雷尔的实验室完成鉴定。之后,他进入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
1934年秋季,沃尔德受聘到哈佛大学担任生化科学导师。1935-1939年,他担任哈佛大学生物学讲师和导师,1944-1948年任副教授,1948年起担任生物学教授。1956年夏天,他受聘到加州大学担任生物化学客座教授。
1940年,沃尔德通过实验阐明了视黄醛与视紫红质结合即产生视紫质。这是视网膜上两种视神经细胞中视锥细胞所含三种色觉感光色素中的一种。而视黄醛的产生和维生素A相关。
因为对眼的主要生理和化学视觉过程的发现,沃尔德于和格拉尼特(R.Granit)、哈特林(H.Hartline)一起获得了1967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另外,沃尔德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位到访我国的诺奖得主科学家。
#维生素A,博士学位,生理学奖,沃尔德,化学家,实验室,视网膜,视黄醛,锥细胞#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