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留言板】第一期:非典型症状的川崎病什么样?我来告诉你
《儿医留言板》第1期
前几日,一篇《警惕小儿川崎病,莫给孩子留遗憾》科普文章获得了3万余次的浏览量,后台有几封留言吸引了小编的注意。
@ feiart:隐性症状的川崎病建议专家多介绍一些
10-29 10:42:16
@紫晶玫瑰:如果再写一写川崎病治愈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啊?需要多久复查等等的,就更好了。
10-28 19:23:45
那么,第一期小编就联系了医院心内科,特推出《儿医留言板no.1》——非典型症状的川崎病什么样?我来告诉你
“不是说高热腹痛是阑尾炎吗?怎么治疗了5天了还没好,现在又说我娃是川崎病啦?”
“发烧1周输液终于好了,怎么做个心脏彩超说把心脏烧坏了?冠脉瘤该怎么治呀!”
“孩子这么小就冠脉扩张了,以后能好吗?啥时间来复查呀?”……
这是很多初次确诊川崎病患儿家长的困惑...
此款格子背景适配深色模式,文字颜色可以自行映射。
川崎病是一种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的血管炎,典型表现有以下六大症状:
反复高热
全身红色斑疹
球结膜充血
口唇潮红及杨梅舌
手足硬肿后期膜状蜕皮
颈部淋巴结肿大
有典型症状者,医生通过病史及查体就可以临床诊断,也多可及时得到正规治疗。但临床上,经常有一些症状不典型、表现不完全的川崎病,极易被误诊、漏诊,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不典型川崎病有哪些特点?
所谓不典型川崎病是指患者除了反复发热以外,没有上述典型五大症状或只有一到两条,而主要表现为其他系统非典型症状。因为川崎病可以累及全身的中小动脉,那么包括颅脑、肝胆、肠道、关节等多个脏器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炎症表现。
具体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烦躁哭闹不易安抚,严重者可以表现嗜睡、抽搐、口角歪斜等,少见的可以有神经性听力损伤,容易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消化道:多有腹痛、呕吐、腹泻,可表现为有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常常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治疗,甚至部分患儿需行外科剖腹探查手术排除;
3.关节:可表现为中小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及活动障碍,小孩儿不愿持物、站立及行走;
4.颈部淋巴结: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液化,合并蜂窝组织炎、咽旁脓肿,压迫椎体致颈椎脱位、半脱位等。
如果反复高热合并上述系统症状,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且查红细胞沉降率及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时,就需行心脏彩超检查进一步排除有无不典型川崎病可能。
首先大家不需特别紧张,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能在热程10天内及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期按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只有约15-20%的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大多在4~8周内恢复正常,而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13%~0.70%,需要长年甚至终身服药。
好转出院后,一定要遵嘱服药,按期复查。
一般来讲,如果没有出现冠脉扩张或者轻度一过性扩张,需要在病后1周、1月、3月、6月、1年、5年分别来院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一般建议限制剧烈活动2-3月。
如果合并小型冠状动脉瘤,则需要长期随访,除上述时间定期复查外,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每1-3年评估一次有无心肌缺血;
如果是中型甚至巨大冠脉瘤,则需终身随访,每半年到一年评估一次有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一般通过行24h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评估,还要注意评估有无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必要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冠状动脉造影、螺旋CT冠脉造影、磁共振冠脉造影等检查。合并明显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如果已经存在心肌缺血则应严格控制活动量,避免竞争性或冲撞性运动。
在治疗方面,无冠脉扩张或者轻度扩张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即可,而合并明显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心肌缺血者则需要在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评估指导下加用两种及以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心肌保护药物。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