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情绪,也需要“急救”
楚某,最近心很烦,自己的身体貌似出现了大问题。
从2020年3月开始,他相继出现了很多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讲话不清楚、厌食、消瘦、乏力、头晕、便秘。
夜间睡眠变得很差,每天仅仅只有2到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楚某的性格是属于谨小慎微的那一种,他惧怕自己的疾病。自从出现了这些临床症状,每天胡思乱想便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楚某的爱人总是看见他在角落里独自一人发呆。
悲哀、沮丧、思虑过度、既往的兴趣全无、对任何事物都很失望、容易激惹和生气。
楚某去医院查自己的身体,因消瘦去了肿瘤科,因便秘去了消化科,因心悸去了心内科,因厌食去了营养科,因头晕乏力及轻度贫血去了血液科……
查来查去,几乎所有的科室都看了一遍,所有的指标也都是正常。
楚某陷入了更加焦虑的状态,他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慢慢地,紧张、食欲减退更加明显,思维变得困难,时常有濒死感,情绪变得比以前低落了很多。
2020年10月中旬,楚某体重下降了近30kg,每天晚上都失眠的非常厉害,他惧怕睡觉,他害怕一睡觉就再也醒不过来。
他惧怕死亡,他说:“自己非常的不甘心,刚刚过60岁生日,退休没几天就生了场病,要知道还有好多事情等着自己去做。”
2020年10月16日,楚某被他爱人送到我们神经内科。
在经过SAS焦虑自测评分量表的评测下,楚某为重度焦虑状态。
TIPS:焦虑症SAS自评量表
SAA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次,其标准为:
“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
“2”表示有时有;
“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
“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
20个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1~4顺序评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
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到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为标准分。
根据美国受试者测评结果,规定SAS的标准分50分作为焦虑症状分界值。
0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或着急
0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
0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0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
*0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06.我手脚发抖打颤
07.我因为头痛、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08.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09.我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
*13.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14.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我常常要小便
*17.我的手脚常常是干燥温暖的
18.我脸红发热
*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20.我做恶梦
注:测评结果仅作为诊断的参考而非绝对标准。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发现在针对其基础疾病-周围神经病治疗后,病人四肢无力及言语含糊的症状逐渐改善。
在加用三环类及SSIR抗焦虑用药、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等治疗后,楚某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不良状态也得到相应的缓解。
(1)药物治疗
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舍曲林等;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等;四环类抗抑郁药,米氮平等。
(2) 心理社会干预
心理社会干预对于治疗疾病情绪障碍确定有效。包括对疾病的假设、反思性的直接性治疗。也包括家人、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医护人员间接性辅导治疗。
(3)对原发病的信息提供
主动为患者告知原发病的各项信息,可能对病人的情绪管理有益处。充分告知原发病的发生、发展、病程、预后信息,可以让有些病人更好管理自己的疾病,也更容易接受疾病在各时期的自我状态。
(4)自我管理
应该让病人充分了解疾病后情绪障碍的客观存在性。通过自我调节,增加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加强他人的沟通,增加情绪宣泄途径,对抑郁、焦虑、恐惧等障碍有十足的好处。
楚某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疾病后的情绪障碍,险些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在出院前的几天,楚某睡了几天好觉,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最后我想起来《莎士比亚集》的作者塞缪尔·约翰逊说的一句话“疾病使人蛮不讲理”。
是的,在中世纪的英国,疾病同样也会导致病人的情绪障碍。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