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技术丨为什么扫描条件都不变,只改变线圈采集单元,总体时间差异这么大?

2021
01/17

+
分享
评论
CTMR技术园蒋强盛
A-
A+
上个月,有一次在 飞利浦 Achieva 3.0T 值班,有一个扫描 内听道的患者,我选择 颈联合线圈  SENSE NeuroVascular 16 coil(SENSE-NV-16)进行扫描。

检查时需要扫描一个 T1W_TSE 序列:
相同的序列参数,如果我选择 H coil element,那么扫描时间将为  02:55.5;如果我选择 HN coil element或者 N coil element,那么扫描时间将为  04:52.5。比较两者其他参数,只有线圈单元选择不同,其它都相同。 为何?


从参数列表对比中发现不了什么差异,因为只修改了线圈选择单元,要寻找差异还得从序列的 info page 中寻找答案:

对比发现如下参数有变化:

你发现问题所在了吗?

序列参数中共扫描 15 层,固定 TR=500ms. 当选择 H 线圈单元时,系统给分配 3 个 Packages 扫描;当选择 HN/N 线圈单元时,系统给分配 5 个 Packages 扫描。刚好多了两个 Packages 时间:[(2×60+55.5)/3]×5 = 4×60+52.5.

为什么分的 Packages 不同?

根本原因还要从最后所提示的参数中寻找:
当选择 H 线圈单元时,系统计算的 SAR 值参考的是 head SAR当选择 HN 线圈单元时,系统计算的 SAR 值参考的是 torso SAR。所以才会出现所分的包的数目不同。
虽然我们在参数中设置了 SAR mode 为 high,它表示 SAR 值最高限制在  4 W/kg 以内,但具体为多少还得看 info page 所给的。
那为什么 Head SAR≤3.2 W/kg,Local torso≤10 W/kg,到来头还是头部 H 的计算分得的包少,而按头颈/颈(体部) HN/N 的计算而分得的包多呢?我想是根据两者计算所参考的质量不同:

而我们在检查时所输入的体重与 ExamCards 中所设置的 Anatomy/ Anatomical Region  都与 SAR 值的计算相关。

记得之前有个老师在交流群里也遇到类似问题
颅脑 T1W_IR_TSE 序列,原本正常扫描是 2 分钟,但有时会出现 4 分钟,什么参数都没有改变。

如上两图,可以看到,跟我所讨论的很类似。但他这里的线圈的选择是自动选择,是 新系统软件版本(Achieva 3.0 旧版本升级后),跟我们机型( 老系统软件版本)不同 在旧升新系统版本中,它识别参考计算的是 Head SAR 还是 Torso SAR 似乎跟线圈摆放的位置(即扫描时床的位置)有关。 只要将 NV-16 摆到床的边缘,且摆位病人时规范准确,那么线圈自动识别时就是 Head 子单元组合,从而参考 Head  SAR 值进行计算; 如果线圈摆放靠下一点,只要床的位置偏差超过系统认为的范围将会认为是 Torso SAR.

总结:
磁共振成像序列参数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其中更以 系统硬件性能(B0, B1(RF), Gradient)上限、 人体生物组织效应(SAR, PNS, Acoustic Noise, etc.) 上限为最后的防线。所以,探讨参数需要综合思维,物理原理、序列原理、工程原理、参数原理、生物组织效应原理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头脑风暴式思考,因此分析此类问题是最有趣的。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线圈,技术丨,MR,SAR,参数,序列,扫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