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复发成大肠癌?定期复查不能忽略!
研究表明,80%-95%的大肠癌是肠息肉慢慢演变而来,及时切除息肉能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可是,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明明切除了息肉,却还是得了大肠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些人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定期复查!
95%的肠癌,都是息肉惹的祸
近10年来,虽然我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有所降低,但结直肠癌发病率却有升高趋势。
一般认为,80%-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5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虽然腺瘤的癌变程度很高,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所以,查出息肉也不必过度紧张。
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及时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有效避免肠癌的发生。
发现肠息肉,建议择机切除
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变成癌,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由于息肉有癌变可能,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做病理检查,遵医嘱进行复查。
0
1
增生性息肉
0
2
炎症性息肉
0
3
管状腺瘤
0
4
绒毛状腺瘤
0
5
混合状腺瘤
0
6
家族性息肉病
大量研究证明:如果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常人的2-3倍。
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的有效手段
结直肠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有效预防的癌症,它大多由息肉演化而来,发展迟缓,一般需要5-15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人群应从5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也就是说,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有肠炎性疾病史;
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胆道疾病、糖尿病史;
有下腹部放疗史;
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
息肉会复发!切除之后要复查
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一般认为要到80岁后肠道长息肉才会逐渐停止,尤其肥胖、高血脂和有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因此,切除息肉后,也要定期复查!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