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是第20个“全球肺癌关注月”,每年11月17日为“国际肺癌日”。
“肺癌关注月”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11月发起的一项全球倡议,目的是呼吁世界各国重视肺癌的预防,提高人们对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识,普及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知识。为了更好地向广大读者普及肺癌相关健康知识,并为肺癌患者康复之路做好科学的指导,哎哟药康付将围绕“肺癌防治”展开相关科普话题,细说肺癌的“防”与“治”。
本期主题:如何发现早期肺癌?
01
为何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是居高不下?
肺癌,也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极高且呈上升趋势。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最新发布的《2019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预估2019年,美国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出现76,650例和66,020例肺癌死亡病例,在十大主要恶性肿瘤中名列第一。[1]
我国癌症的发生率占了全球癌症发生率约1/4,根据2019年1月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肺癌的发病病例达78.7万例,肺癌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排在恶性肿瘤第一位![2]
而导致中国肺癌高发的原因除了中国庞大的吸烟人群以外,还包括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导致的环境污染,人们生活方式不良化,民众对癌症防范意识的缺乏等等。
近年来,虽然肺癌的诊治技术不断进步,但晚期肺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不高,而早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则较晚期患者有大幅提高。因此,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
02
哪些人需要定期进行肺癌早筛?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早期肺癌筛查(推荐进行低剂量CT检查),不能耐受肺癌切除手术或有严重影响生命疾病的人群除外:[3]
1
年龄55~74岁,吸烟量30包/年(如已戒烟,戒烟时间< 15年)
2
年龄45~70岁且含有以下任意一项或几项肺癌高危因素:
① 有吸烟史;
②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如石棉、电离辐射、二氧化硅等);
③ 个人肿瘤史或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
④ 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或肺纤维化);
⑤ 有长期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等。
胸部CT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常规的CT会产生一些辐射,而低剂量CT检查无创,且安全高效,能满足定期肺癌早筛的需要。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而言,建议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年度筛查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03
一直咳嗽就是肺癌吗?
关于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你需要知道
出现以下症状时,也要提高警惕,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联合其它检查排除肺癌的可能性:[3]
1
咳嗽、咳痰:
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如果肿瘤增大影响到痰液引流,可继发阻塞性肺炎。
2
咯血:
由于肿瘤组织血管常较为丰富,部分患者肿瘤坏死可出现痰中带血,如果肿瘤侵蚀较大血管,可引起咯血。
3
喘鸣、胸闷、气急:
呼吸气流通过受压或部分阻塞形成的气管狭窄处可引起喘鸣。对不明原因反复局部出现喘鸣者尤应警惕。肿瘤进展可导致肺不张、胸腔积液,可表现为不断加重的胸闷、气急。突发胸闷、气急者需排除肺栓塞的可能。
4
体重下降、乏力、发热:
肿瘤可能引起消耗、食欲不振等,导致患者出现乏力伴体重下降,肿瘤患者发热以间断中、低热多见,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
5
胸痛:
肿瘤侵犯璧层胸膜、肌肉神经或骨组织时,疼痛可加重、持久并位置固定。
6
声音嘶哑:
多见于因肺癌侵及淋巴结转移压迫或左侧喉返神经而造成声带麻痹所致;而右侧喉返神经位置较高,多在右侧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时可能出现。
参考资料:
[1]Siegel RL, Miller K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19. CA Cancer J Clin. 2019 Jan;69(1):7-34. doi: 10.3322/caac.21551.
[2]郑荣寿, 孙可欣, 张思维, 等.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J]. 中华肿瘤杂志,2019,41( 1 ): 19-28.
[3].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0(04):217-249.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