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卧伤气,久视伤血,千万别招惹中医“五劳”
关于如何形容中医,
有这样一句话:
中医不仅仅是治病,
也是在治人,
何谓治人?
符合天地自然之道,
平衡阴阳,和于术数,
起居得当,饮食平衡,
但凡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
都知道,
中医和西医不同,
不是不同在一个吃西药吃激素,
也不是不同在一个做手术一个养脏腑,
真正不同之处在于,
中医把人当人治,
西医把人当病治。
另外,
中医还是一种哲学,是一种哲理,
逆自然而行,
则生疾病,
顺自然而行,
则得健康。
健康应该是动静结合,
有劳有逸,
既不能过于懒惰,
也不能过于劳累。
根据人的视、卧、坐、立、行五种状态,
中医就有五劳。
1、久视伤血
日常坐在办公室的人,
对着电脑看了一天,
你会是什么感觉?
很累,很累,甚至会出现眩晕,
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讲,
肝藏血,
开窍于目,
双目得肝血而能视物,
所以,眼睛是肝之精血化生而成,
如果长期用眼,
就会损害肝之精血,
肝之精血不足,
则视物模糊,
甚至出现眩晕不适。
因此,用眼30分钟,
则需要适当休息,
远眺或者做做眼保健操。
经常用眼的人,
可以食用一些补益精血的食物,
如桂圆、黑豆、莴笋、红枣、枸杞等。
中医讲究的是:
药食同源,
最高级的养生,
就是在吃饭当中养生。
2、久卧伤气
气是什么?
气是哲学当中万物的本源,
是人体健康之本,
我们的健康,和气有离不开的关系,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中医也有:气行则血行,
气血经常是放在一起看的,
气血畅通,身体健康,
所以在健康上,
一般比较注意,
通气血。
“久卧伤气”简单说,
就是长时间卧床不动,
气的运行就会变得缓慢,
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
可导致一身之气不足,
从而产生一系列诸如精神萎靡不振、身倦乏力、气短等气虚症状。
其次,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久,
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
正常的卧床休息或睡眠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使体内气血充盈、精力旺盛。
但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长,
缺乏适当的外出行走、锻炼,就会使气血衰退,
五脏元真之气循环受损,
进而造成身体懒散、精力不济的状况。
3、久坐伤肉
中医五劳,
久看不行,
久卧不行,
久坐也不行。
为什么呢?
因为久坐会导致脾脏受损,
运化能力降低,
从而出现食欲不振,
消化功能下降,
体质虚弱等情况。
对于经常坐着办公的人,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脾主四肢肌肉,
肌肉不动,
脾脏的运化功能受阻,
人还能健康吗?
肾是先天之本,
脾胃是后天之本,
后天之本都受损了,
人怎么能健康呢?
所以,
需要久坐的人,
最好多吃一些莲子、山药、薏苡仁等食物;
安坐三四十分钟后起来走动走动更好。
经常推揉小腹周围穴位或其他相关穴位:
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脾俞、胃俞等,都有好处。
4、久立伤骨
可能有人想,
久坐不行,
那我站着可以吗?
不好意思,
也不行,
久立伤骨!
在中医看来,
任何事情,
都要适可而止,
一旦过度,
损伤就来了,
适可而止才是自然之道。
肾主骨生髓,
也就是说骨骼由肾脏主管,
长久站立不仅会使骨骼的运动、屈伸功能产生障碍,
出现关节疼痛、变形、骨折,
还会造成肾脏的损伤。
因此,可适当食用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蚕豆等;
或艾灸肾俞、腰阳关、命门、阿是穴等均有好处。
5、久行伤筋
五劳的最后一劳就是久行伤筋,
长时间的运动,
会使筋肉处于一种紧张和疲劳状态,
变得脆弱,容易受伤。
若活动量过大或活动过猛,
更可能出现筋肉、关节的扭伤、挫伤,导致运动障碍。
中医讲,肝主筋,其华在爪。
意思是说,筋附于骨节,
营养来源于肝脏。
由于筋的收缩舒张,
全身的肌肉关节活动自如。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故而肝血充足,筋膜得养,
关节运动灵活有力。
因此有“肝主筋”“肝生筋”“肝藏筋膜之气也”之说。
由此看来,
所谓日行一万步,
身体更健康,
这样的说法,
其实是不合理的,
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
对于有些人来说,
一万步太多,
对于另一些人来说,
一万步又太少,
最关键的是,
找到适合自己的限度。
6、过劳为伤,适度为养
太懒的人,
身体不会好,
太勤快的人,
身体也会有问题,
该懒时懒,
该勤时勤,
该静时静,
该动时动,
适度把握,
变五劳为五养,
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神、适立养骨、适行养筋,
就能够促进健康长寿。
版权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