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胸腺瘤病理诊断小结(二)

2020
11/11

+
分享
评论
衡道病理
A-
A+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将分成三篇,今天分享第二篇。


一个「脸盲」的人做病理医生会是什么体验?我觉得恐怕要时常气得吐血,因为当你要辨认一个疾病的时候,同时不得不记住它的一家老小和兄弟姐妹们。

 

「病理村」里人口众多,胸腺瘤算是一个「名门大户」,家族里人丁兴旺。今天就和大家一起采访这个家族,争取了解一下它们的家谱,多认识一些家庭成员。


(三)病理特征


3、B2型胸腺瘤

定义

  • B2型胸腺瘤(Type B2 thymomas)表现为大量不成熟 T细胞背景,相比B1型,肿瘤上皮细胞呈簇状、小巢状分布,相对缺乏髓质分化区域。


临床

  • 约占所有胸腺瘤26%(第二常见);

  • 好发于中老年(平均49岁);

  • 男女无差异;

  • 常见于前纵隔;

  • 约54%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最常见);

  • 影像:界限欠清,可向周围浸润;

  • 预后良好,患者5年生存率约80%;


病理

(大体)

  • 平均4-6.2cm,有包膜或粗糙;

  • 切面灰白、质韧,被纤维分隔成结节状;

(结构)

  • 整体:结节状,大小不一,被粗细不等纤维分隔(HE以灰蓝色为主);

  • 部分肿瘤可向周围脂肪浸润;

  • 小叶内含有大量未成熟T淋巴细胞;

  • 小叶内含有簇状(≧3个细胞)或小巢状肿瘤性上皮细胞;

  • 可见:血管周围间隙、淋巴滤泡;

  • 缺乏:髓样分化灶(苍白结节)、胸腺小体;

  • 缺乏: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区域(否则提示AB型胸腺瘤);

(细胞)

  • 上皮细胞呈多角形,胞界不清,胞质淡粉染;

  • 核卵圆形或稍不规则,核膜清楚,染色质苍白;

  • 有时可见小核仁;

  • 核分裂像少见;


免疫

  • CK、CEA、CK19、P63、CK5/6:阳性;

  • TdT:显示未成熟T淋巴细胞(较多细胞);

  • CD20:髓样分化区阳性;

  • Vim、CK20、CD5、CD117:阴性;


 

图11:B2型胸腺瘤。A:大体表现为拼图状。B:低倍镜下,肿瘤呈大小不一结节状,被粗细不等的纤维胶原条索分隔,HE染色以灰蓝色为主,缺乏明显髓样分化区域(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图12:B2型胸腺瘤。A和B:肿瘤内部淋巴细胞较丰富(灰蓝色为主,但数量少于B1型),可见簇状或小巢状肿瘤上皮细胞团(粉红色,数量多于B1型)。


 

图13:B2型胸腺瘤。A:淋巴细胞内部的肿瘤上皮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呈小团状分布,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B:免疫组化CK19显示网状分布的肿瘤上皮细胞。


4、B3型胸腺瘤

定义

  • B3型胸腺瘤(Type B3 thymomas)是一种以肿瘤上皮细胞为主的胸腺瘤,呈结节状或实性生长,其间夹杂少量不成熟T细胞,常伴浸润生长。


临床

  • 约占所有胸腺瘤16%;

  • 好发于中老年(平均55岁);

  • 男性稍多见;

  • 常见于前纵隔;

  • 约5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

  • 影像:界限欠清,常向周围浸润;

  • 预后良好,患者5年生存率约70%;


病理

(大体)

  • 平均5.1-6.8cm,缺乏包膜,界限不清;

  • 切面灰白、质韧,被纤维分隔成结节状;

(结构)

  • 整体:多结节状,被粗细不等纤维分割(HE以粉红色为主);

  • 肿瘤常向周围脂肪浸润;

  • 小叶内含有片状、巢团状肿瘤性上皮细胞;

  • 小叶内含有散在、少量未成熟T淋巴细胞;

  • 常见:血管周围栅栏状排列、血管周围间隙、出血、囊性变;

  • 缺乏:菊形团、微囊结构或髓样分化灶;

(细胞)

  • 上皮细胞呈多角形,胞界不清(缺乏细胞间桥);

  • 胞浆淡粉染;

  • 核卵圆形或稍不规则,轻-中度异型;

  • 有时可见小核仁;

  • 核分裂像可见;

  • 局灶可能出现梭形细胞;


免疫

  • CK、CEA、CK19、P63、CK5/6:阳性;

  • TdT:显示未成熟T淋巴细胞(少量细胞);

  • Vim、CK20、CD5、CD117:阴性;


 

图14:B3型胸腺瘤。A:肿瘤呈大小不一的多结节状,结节之间有纤维分隔,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B:部分区域可伴有出血、囊性变(图片B来自Webpathology)。


 

图15:B3型胸腺瘤。A:肿瘤常界限不清,向周围脂肪组织浸润。B:肿瘤呈实性片状分布,其内常可见血管周围间隙,细胞之间夹杂少量淋巴细胞(图片A来自Webpathology)。


 

图16:B3型胸腺瘤。A:部分肿瘤细胞沿血管周围略呈栅栏状排列。B:上皮细胞呈多角形,胞界不清,缺乏细胞间桥,细胞核具有轻-中度异型性(图片A来自Webpathology)。


5、AB型胸腺瘤

定义

  • AB型胸腺瘤(Type AB thymomas)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是淋巴细胞稀少的A型成分,另一种是淋巴细胞丰富的B型成分,两者比例变化很大;


临床

  • 约占所有胸腺瘤27.5%(最常见);

  • 好发于中老年(平均57岁);

  • 女性较多见;

  • 常见于前纵隔;

  • 约18%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

  • 影像:界限清楚,表面光滑;

  • 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80-100%;


病理

(大体)

  • 平均7.3-7.9cm,有包膜,界限清楚;

  • 切面灰白、质韧,被纤维分隔成结节状;

(结构)

  • 整体:含多结节状组织,被粗细不等纤维状上皮带或纤维组织分隔;

  • 缺乏:血管周围间隙、胸腺小体和髓样分化灶;

  • 两种成分:

    成分1:缺乏淋巴细胞的A型成分(常缺乏不成熟T细胞);

    成分2:富于淋巴细胞的B型成分(伴大量不成熟T细胞);

  • 分布方式:

    方式1:两者比例相当,界限清楚,也可混杂分布;

    方式2:以成分1为主,成分2极少;

    方式3:以成分2为主,成分1极少;


免疫

  • CK、CEA、CK19、P63、CK5/6:阳性;

  • CD20:局灶上皮阳性(A区和B区);

  • TdT:显示未成熟T淋巴细胞(A区稀少,B区较多);

  • Vim、CK20、CD5、CD117:阴性;


 

图17:AB型胸腺瘤。A和B:肿瘤内部可见两种不同的区域,两者之间似有分界,左侧区域似A型胸腺瘤,右侧区域似B型胸腺瘤,两种肿瘤成分混合存在。


 

图18:AB型胸腺瘤。A和B:A型区和B型也可混合分布。


 

图19:AB型胸腺瘤。A:A型区域淋巴细胞稀少,B型区域淋巴细胞丰富。B:免疫组化TdT显示未成熟T细胞主要位于B型区域。


 

参考资料:

1.《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Lung, Pleura, Thymus and Heart, 4th Edition》

2.《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 5th Edition》

3.《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4版)》

4.《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10版)》

5.《斯滕伯格诊断外科病理学(第6版)》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guikequan@hmkx.cn
关键词:
淋巴细胞,胸腺瘤,结节状,肿瘤,阳性,上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