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立冬过后这5类人,6个信号,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2020-11-10   罗医生健康说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3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已经立冬,这就意味着冬天已经到来,气温不断的下降,空气也越来越干燥。虽然现在南方白天还是艳阳高照但是由于昼夜温差大,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冬天,除了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其实最严重的还是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也会跟着升高,与此同时也会给心脏造成不小的负担。

据统计,秋冬季是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因此在秋冬季保护好心脑血管、预防中风、猝死是很重要的。

心脑血管疾病其实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导致的心脏、大脑缺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的统称。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多,并且更多的年轻人也悄然加入了这个疾病的队伍中,每年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残疾或猝死的人将近1000万人之多。

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坚持治疗,在秋冬季积极的预防感冒也是预防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办法。

在进入冬天以后如果平时出现这样的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加重。



  • 1、持续性头晕、头痛。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缺血严重所以出现剧烈性的头痛,而且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

  • 2、胸闷、胸痛。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就会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的表现。主要的表现是以胸部压迫感为主,患者会感觉到像是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或是被什么卡住脖子,甚至有的患者会感觉到左侧牙痛的现象。

  • 3、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在睡觉时突然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坐起来呼吸才顺些,这样的表现说明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受损,甚至有心力衰竭的危险。

  • 4、身体四肢麻木感。不自觉感到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痛觉不敏感等。

  • 5、下肢水肿

  • 6、心慌。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心脏的跳动。


这些年来医学上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不再是老年病,更多的年轻人也受到心脑血管疾病的迫害。因此这些人最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 1、50岁以上的人群、绝经期妇女。虽然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但是中老年人仍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的血管硬化、弹性下降,血管内壁狭窄更容易导致梗阻。

  • 2、压力过大、情绪波动大的人。这样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工作压力大的人一般情绪都很容易波动、不稳定,长此以往很容易影响血压、心率,更容易诱发中风或猝死。

  • 3、超重、肥胖的人。长期的饮食不合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身体的肥胖,特别是以腰部肥胖的人群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 4、吸烟酗酒的人。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了吸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并统计出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高出2~3倍之多。

  • 5、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这些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 高血压会容易出现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 糖尿病也会因为血糖过高引起全身的血管和神经造成损害,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

由于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在这样的季节更应该做好血管的养护,然而养护血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钠和脂肪是引起高血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低盐低脂饮食是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剧烈的运动容易导致血管内壁的斑块不稳定,脱落后引发栓塞的风险。

3、注意保暖。天气越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因此在秋冬季注意保暖防寒也是很有必要的。

4、预防感冒。对于中老年人或者免疫力弱的人要适当地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也是保护血管的办法。

5、3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6、调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本文由【罗医生健康说】原创,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健康科普作家,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或者私信与我交流,非常感谢!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立冬,血管,预防,情绪#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