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跟妈妈对着干的丁“不不”(上)
丁茜,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丁茜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父母的对立和违抗的言行。
5岁的时候,冬天很冷的天气,妈妈让丁茜穿上羽绒服,但是她坚决只穿上一件毛衣就要出门,如果妈妈再坚持的话,她就会在地上打滚,妈妈通常只能服从她。
丁茜的敌对情绪大部分是针对妈妈的,但是倔起来的时候,对爸爸也是一样。
妈妈对丁茜的话语里,凡是带有指令性质的,她一律是反对和不服从。比如,妈妈说:“早点买回来了,你快点出来乘热吃哦。”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话里面并没有明显的指令性质,妈妈只是告诉丁茜一个事实。但是,因为妈妈说了“快点”两个字,就会被丁茜理解为妈妈是在催促她,她会马上生气,然后说“我不吃了”。
所以后来,妈妈每次在叫丁茜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地选择好措辞来说。
在课堂上,丁茜总是忍不住要和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秩序,老师时常请家长到学校来谈这个问题。妈妈每次到学校,都对老师低眉顺眼地道歉并保证回去教育孩子,但是,这样的教育每次都是失败的,丁茜去了学校,依然要讲话。
12岁的时候,丁茜就坚决不再背书包回家,每天的作业能在课间完成的就在课间完成了;不能在课间完成的,就不去做,就让老师骂,让老师请家长。
妈妈该对丁茜说的话都说了许多遍了,一个学生,怎么可能不背书包回家呢?你总得复习一下今天的功课吧,你总得预习一下明天的书吧。但是没有用, 丁茜用不背书包回家来表示自己对妈妈的话无动于衷。
如果妈妈建议她读一本什么书的话,她通常是不会去读那本书的。妈妈只能摇头。
有一年暑假,爸爸妈妈答应了带她去某一个地方玩,但是因为连日下雨,爸爸就说推迟几天出发,看看天气再说。丁茜二话不说,自己一个人收拾行李出发了,妈妈急得不行,和爸爸大吵一架之后,就准备出门去找女儿。但是妈妈很快就接到女儿的消息,她和一群大人一起游玩,那群大人把她照顾得很好,那群大人里面有妈妈的同事……
丁茜虽然和爸爸妈妈的意志对立,但是,她在情感上和爸爸妈妈又很“粘着”。
从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着她去参加同学聚会之类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妈妈和别的同学聊天很起劲的时候,丁茜总是会去做一些事情来干扰妈妈和同学忘我的聊天,比如她会去做一些危险的举动,然后把妈妈吓一跳,妈妈就赶紧终止和同学的聊天,来照顾丁茜。
丁茜似乎很需要妈妈随时都关注到她,她怕妈妈被同学们分心分“走”了。
丁茜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她很喜欢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在她12岁这一年,爸爸被单位临时借调到外地去工作了几个月,寒假时,妈妈带着丁茜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玩。爸爸的一个同事每天都要来爸爸住的地方向爸爸请教一些技术上的事情,顺便也闲聊一会儿才会离开。丁茜就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有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你还每天都来占用这个时间,后来,她在得知那个叔叔的住处后,就去找了一些污泥,抹在他家门旁边洁白的墙面上。
日常生活中,她非常容易被激惹,有一次在游泳池旁边,某个小朋友惹着她了,她立刻把那个小朋友推下水去了。
丁茜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去招惹谁的,但是,一旦哪个人惹到她,她会立刻还击对方。所以,妈妈从来不担心她会被人欺负。
丁茜还有严重的拖延症,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她怎么也不想去做,要一直到这个事情的最后期限了,她才会熬夜来做。但是,在之前拖着不做的过程中,她其实是无比焦虑的。
别人对她说的话,她貌似在听,也回应对方表示自己听到了,但是从后来她对那件事情的理解或者是执行上来看,刚才别人对她说的话,她其实是没有听到的。不知道她对于别人的话是自动屏蔽呢,还是可以做到迅速遗忘?
丁茜的妈妈的婚姻情感出现过问题,后来她去考了一个心理学的硕上,毕业以后,一直在从事和心理教育有关的工作。由于她的工作涉及大量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所以她后来又去攻读这方面的课程。
说起女儿小时候的一些异常表现以及自己和女儿小时候的互动里的一些细节,丁茜的妈妈无数次在心理咨询室里哭泣。丁茜妈妈有这样的自述:
有一件事,是我觉得这一辈子都无法原谅我自己的事情。那一次,是我们单位几个女同事来我家玩麻将,茜茜睡在隔壁的房间里,她爸爸在单位加班。我们玩着麻将的时候,茜茜醒了,开始哭了起来,我过来抱起茜茜,试图把她再次哄入睡,我刚回到隔壁房间,茜茜又哭了起来。因为在和她们玩麻将的时候,有个人耍赖,该给的钱拖着要等下给,想到我进入这个单位后受到的诸多不公平的对待,在茜茜没完没了的哭声中我爆发了。这个时候,我转身再次回到茜茜的卧室,把我在单位受到的所有委屈,通通发泄给只有1岁多的女儿。我用挺大的力气来扭她的脸,希望她可以停止她那不依不饶的哭声,最终,孩子不哭了。但是,1岁多的孩子再次转过头来看我的眼神里, 竟然有了不认识我的陌生感……(未完待续)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