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如何拯救自己的「玻璃心」?

2020-11-06   神经内科余医生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换一种方式思考世界,你会发现更多可能,也会让自己更加轻松。




作者:余周伟

小霞大学刚毕业,找了一份自己很喜欢的工作。在公司里,她非常希望能和周围的同事打成一片,因此,她对同事也特别热心。

那天,她从公司对面买咖啡回来时,看见一位平时很要好的同事,低着头看着手机,迎面走过来。相遇时,她喊了同事的名字,然而同事却没什么反应,径直往前走。

小霞很难过,想着是不是自己最近哪里没做好,得罪了好朋友。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她越看同事的态度,越觉得同事对她有想法,也越加怀疑是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事。渐渐的,这件事成为了一件心事,连睡眠也不好了。



小霞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故事:疑人偷斧。

丢了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然后就暗地里观察那个孩子。觉得孩子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神态都像偷了斧头的样子。

后来,他自己在地里找到了斧子,此后,再看邻居家的孩子,一举一动又都不像偷过斧子的人了。


一件事情往往会有很多种可能,如果你常常固执的只相信其中一种,这种现象叫做 “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

认知偏差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会影响你对事情的看法,从而引发你的情绪反应。

如果是负面的认知偏差,就会让你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对于焦虑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倾向于消极的解释事件,从而让他们陷入新的焦虑。

疑人偷斧和小霞,他们都落入了这种“认知偏差”的陷阱。


如何对抗认知偏差,让我们重新回到正常的情绪轨道上来呢?

原则上,只要2步就可以了。

1
你首先要认识到,
事情的背后有多种原因。

斧子不见了,也许是自己忘记放在哪里了,未必是被人偷走了。

和同事打招呼她不理我,也许是她当时在看手机没听到,或者她就是单纯的走了神,未必是故意不理我。

考虑多种可能,站在多角度分析问题,这本身就是成年人应该训练的健康思维方式。


2
偏差修正

知道事情会有多种可能了,这个时候,你往往会习惯性的选择负面的那一个。

这个时候,你要有意识的修正这种认知偏差,可以先选择一个中性的可能。比如,同事没理你,她可能就是走神了,和你没有关系。

这种纠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改掉之前错误习惯的过程。 和改变生活中其他不好的习惯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比如改正睡前看手机的坏习惯,培养睡前阅读的好习惯。改正拖延的坏习惯,纠正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等等。

这种偏差修正在心理学上叫做“ 认知偏差修正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 for Interpretation ,缩写:CBM-I。

这是一种针对焦虑症的治疗方法,它直接针对思维模式进行纠正。

由于旧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改变它并形成新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所以,你首先要有一个耐心的心态,然后在每次出现消极认知偏差的时候,有意识的修正大脑的想法就可以。总之,按照锻炼减肥的心态就差不多了。

回到小霞的故事。她后面也发现,她的同事对她并没有什么看法。事实证明,是她的思维太单一。这也再一次说明了一个道理:

你的想法,
只是想法而已,
不代表事实。

换一种方式思考世界,你会发现更多可能,也会让自己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understand-your-thinking/202010/choose-think-in-new-ways

作者:余周伟(神经内科余医生)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睡眠与科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霞是化名
#玻璃心,思维,认知,想法,纠正#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