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院长访谈|王永召:“联”“通”并举,县乡医疗机构成为“一家人”

2020-11-06   健康县域传媒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科技兴院、人才立院、制度治院、文化强院


记者:马源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始建于1952年的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是襄城县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康复、教学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现代化公立医院,并以其创新的发展理念,规范的管理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医疗卫生行业的前列。单拿“二甲评审”来讲,2015年在夺得许昌市县级医院二甲评审“魁首”的同时,也占据了河南全省“榜眼”之位。



摸石头过河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永召介绍,70年的传奇之路,早就将“不凡”二字根植在了近90万百姓的心中。重要的是,在历次的重大医疗救治中,襄城县人民医院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例如:1998年紫云镇侯庄村“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中147人的医疗急救、2001年襄城二高305名学生“毒鼠强”中毒的无一例死亡及2003年非典“零死亡、零感染”的业绩,都是医院荣获“国家优质服务示范医院”、“省级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许昌市应急先进单位”、“许昌市群众满意医院”等誉称的凭证。 

 

医院占地127亩,编制床位990张,开放床位1200张。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设有45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达80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6.5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达1.8万人次。


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永召

 

与医院掌舵者王永召的交流,简单而深刻。就像是在不经意之间顿悟了一句名言名句——初听是学着,深究是哲学。较于其他院长,王永召的语气有点偏“冷”,但有意思的是,采访总体却显得十分欢快。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国家县域医改的方向。目前,除个别省份的部分试点县外,大部分地区的紧密型医共体没有真正的紧密运作。王永召直言,想要成为“一家人”,就必须找对建设处方。我们作为全国567家、河南省28家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试点医院之一,就必须率先开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探索道路。


“心中没个千金秤,医共体这事还真难办。”王永召推了推眼镜,长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在探索之处,人们常说,要学会‘摸着石头过河’,我就怕这个石头摸着摸着,就会被河水冲走。为找到一个适合我们医院自身的建设途径,谨慎起见,就先后跑到了陕西、安徽和福建等地的优秀县医院去参观学习了一番。”


“再结合自身经验,我们最终决定探索紧密型医共体。”王永召补充道,紧密型医共体的推行,能重塑县域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而打破原有的管理生态和格局。为此,按照《襄城县医疗健康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医共体办公室,并把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作为医院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推进。


成为一家人


王永召介绍,作为牵头单位我们肩负的责任很大,在保持成员单位机构名称、性质、编制、法人资格、职责任务、政府投入、优惠政策“七不变”的要求下,于2019年9月4日同时与5家试点乡镇卫生院组建的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正式挂牌运作。并于今年1月份,将剩余的11家乡镇卫生院同时挂牌为医疗健康集团分院,形成了强大的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医共体平台



此外,还成立了医疗健康集团八大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医疗业务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物品采购中心、资源信息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并明确各管理中心职责,从成员单位相关科室中抽调工作人员合署办公,逐步实现“七统一”管理模式;同时进行县域信息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和“互联网+远程诊疗”的建设,形成了医共体平台特有的五大特点:


一张专网,即卫生专网覆盖到村;


一个中心,即统一由襄城县人民医院数据中心支持服务器等硬件设施;


一个平台,即一个县域全面健康信息平台;


一体化基层服务应用,即基层卫生单位采用统一的、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服务应用;


一卡(码)通便民服务平台,即全县统一的线上“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便民惠民服务平台。


“县强”“乡活”“村稳”是医共体建设的目标之一。王永召表示,提升服务能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均需上级医疗机构的帮扶。这就要求上级专家真得能下来,而不是浅表地到县里转一圈就走,或抢了患者就走。对于县乡之间也是一样,成为一家人后,县级医疗机构要真得沉下心来,派人下沉到基层,去帮助提升造血水平而不是去吸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县域服务能力,逐步做到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均等化。


“在这一块上,我们是以信息化为抓手的。”王永召进一步解释说,通过县乡一体化建设,我们利用信息化将整个县城的资源串联了起来,建设了6大区域共享中心、真正实现了县乡村医疗资源共享。就比如:你在村卫生室看病的信息,在乡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也都可以看到


说起6大区域共享中心,王永召满是骄傲。他谈道,“我们的区域检验中心于2019年11月改造完成后,就开始收集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标本,统一由区域检验中心出具检验报告。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于今年8月份开始启用,接收区域内各乡镇卫生院影像、心电上传数据,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出具诊断报告。


截止目前,检验中心共计收集乡镇卫生院检验标本963份,提供检验报告963份;提供远程影像诊疗1184次;远程心电诊断1462份;下转患者378人。并组织召开各类同质化管理、业务管理培训会议38场。另外,消毒供应中心已在运行,开始向颍阳镇、王洛镇、范湖乡、王洛镇、麦岭乡镇分院配送消毒器械。


用情怀办事


“如今,我们区域的医疗网络已全部打通,也实现了远程会诊。对于患者来说,不用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由村医发起会诊视频,想请县级医院哪个医生看病,就点哪个医生的会诊窗口。不单能进行视频对话,还能将患者的所有检查信息直接传输到医生的桌面上。”王永召如是说。



“‘健康大襄城’微信公众号的建成,促使看病就诊更加灵活了起来。”王永召表示,患者可以直接搜索医院公众号二维码,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办理、添加就诊卡,该卡与个人身份证信息绑定。在全县对接“健康大襄城”微信公众号的医疗机构就可以看病就医。为居民提供线下就诊线上缴费、线上扫码取药、线上查看检查检验报告、门诊费用查询,更加方便群众就医。


“做事都是要讲究情怀的,没了情怀,就失去了办事的本心。”王永召感叹道,近乡情怯是谁也逃避不了的定律,因此,我们就利用了这一点,组建了名医回家乡专家组,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健康促进、坐诊查房、处方点评、病历质控、院感管理等业务指导。


截止目前下派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89人次,下乡帮扶292次,其中坐诊346人次,授课114次,业务指导243次,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行为、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疫情防控期间,统一新冠防控标准,统一高效行动,构建有序的分级防控格局,贯通抗疫链条,定期对乡镇卫生院疫情防控指导,医共体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能力提升,医院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医生来县人民医院,截止目前已经学习86人次。


此外,还针对辖区内不同乡镇卫生院需求状况及医院运行情况分析,制定了相应的业务指导计划和帮扶措施。现今,医院正在开展的一村一医医师包村活动,参与居民的慢病管理及健康教育,完善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村卫生室卫生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着力改善受援村卫生室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的医疗服务目标,切实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


近年来,医院遵循“科技兴院、人才立院、制度治院、文化强院”的建院方针,在医院“软硬”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在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防控中,襄城县确诊的6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1例重症转入上级医院),5例全部治愈出院,再次创造了“零死亡、零感染”的非凡业绩。


“慢病管理,是医共体建设的‘重头戏’故而,没有抓好慢病的医共体建设,就是失败的。”王永召强调,下一步,医院搞医共体的重点依旧在加强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这块,实现医保支付按人头付费,让政策“接地气”,患者少花钱,切实让百姓受益!


责任编辑:马源

审核:汪言安






#乡镇卫生院,王永召,医共体,县乡,医疗,区域,平台#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