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肺癌高危人群从未做筛查,影像检查和治疗方法影响生存

2020
11/06

+
分享
评论
TOMO放疗中心
A-
A+

近30年来,中国肺癌死亡人数增加了45.2万,超过了全球因肺癌死亡人数的一半,据《癌症》的一项研究显示。仅2018年,中国就有74万人因肺癌死亡,相当于相当于每5分钟,有5位男性、2位女性因肺癌去世,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刊》的最新数据。

肺癌也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在发病年龄>40岁人群死亡率快速升高,在2015年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接近1:1(73.33万/61.02万),据国家癌症中心2016年统计数据。因为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导致晚期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一、高危人群,仅40%接受LDCT肺癌筛查

高危人群做肺癌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肺癌治愈率。实践证明,低剂量螺旋CT(LDCT),对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X线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Ⅰ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高危人群20%的肺癌死亡率。

然而,最近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 Open的研究显示,我国仅有4成肺癌高危人群接受LDCT肺癌筛查。

该研究中,河南省肿瘤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2013-2019年河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共涉及8所城市的55428名肺癌高风险受试者。分析发现,仅22260名肺癌高风险受试者按照项目建议做了低剂量螺旋CT筛查,总体参与率为40.16%,这意味着近60%的肺癌高风险人群未进行筛查。

研究发现,多达11种因素会对受试者是否参与低剂量螺旋CT筛查产生影响,年龄较小、男性、教育程度低、不吸烟、不饮酒、身体活动量充足,以及没有结核病史、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肺气肿病史、哮喘病史和肺癌家族史的受试者,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意识较差。

年龄较大、吸烟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应参与到筛查。与40-44岁的受试者相比,70-74岁的受试者患肺癌的风险升高了941%;当前吸烟者和既往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癌风险分别升高了214%和98%;初中或高中、本科或以上教育程度的受试者,比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受试者肺癌风险分别降低了24%和56%。

《柳叶刀-肿瘤学》不久前发表的一项研究建议,在中国等中高收入地区,改善CT、MRI、PET等影像检查,将显著提升患者生存。


二、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LDCT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砷、铬、石棉、镍、镉、铍、硅、柴油废气、煤烟和煤烟灰),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被动吸烟史。

根据肺癌风险状态,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

❖ 低危组:年龄<50岁和吸烟史<20包年(600支/年)。

❖ 中危组:年龄≥50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

❖ 高危组

①年龄55~74岁,吸烟史≥30包年(600支/年),戒烟史<15年;

②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具有被动吸烟之外的危险因素。

NCCN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我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版)建议,高危组①类人群,应参加LDCT肺癌筛查;高危组②类人群,若有一项肺癌高危因素,也应进行LDCT肺癌筛查。

筛查频率:建议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不推荐间隔时间超过2年的筛查模式。年度筛查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筛查管理:建议直径≥5 mm结节需接受进一步检查。

阳性结节定义如下

❖ 基线筛查:直径≥5 mm非钙化肺结节或肿块,或发现气管和(或)支气管可疑病变。

❖ 年度筛查:发现新的非钙化肺结节、肿块或气管和支气管病变,或原有肺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

注意:不能耐受可能的肺癌切除手术或有严重影响生命的疾病人,不建议进行LDCT筛查。

LDCT对早期肺癌筛查最有效,而高分辨率CT在肺癌诊断中最重要,PET-CT、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穿刺针吸术、视频辅助纵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等,提高了肺癌的精准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三、肺癌治疗:放疗不可或缺,技术也有要求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版)建议,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病情分期特点,合理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放疗是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适用于各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肺癌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1)对于NSCLC患者

I期: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SBRT大分割放射治疗可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须视情况接受术后辅助放化疗。

Ⅱ~Ⅲ期:若患者因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手术,且身体条件许可,接受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结合同步化疗,部分患者有望达到临床治愈。

Ⅳ期:接受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放疗,可达到姑息减症目的。若患者全身治疗获益明显,接受SBRT治疗残存的原发灶或寡转移灶,有望获得潜在根治效果。

(2)对于SCLC患者

局限期:放化疗综合治疗是标准治疗。须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灶大小,合理安排放化疗时间及顺序。若病情允许,放疗应尽早开始。胸内病灶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推荐接受预防性脑照射。

广泛期:远处转移灶经化疗控制后,加用胸部放疗,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在化疗有效的情况下,医患双方讨论并权衡利弊后,接受预防性脑照射可降低发生脑转移的风险。

此外,对于晚期NSCLC和SCLC患者,姑息放疗可解决因原发灶或转移灶导致的局部压迫症状、骨转移导致的疼痛,及脑转移导致的神经症状等。采用低分割照射技术,患者治疗更方便,症状缓解更迅速。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指出: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应尽量采用先进放疗技术,如PET-CT分期、4D-CT定位、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和呼吸运动控制等;最低要求是采用基于CT模拟定位的三维适应放疗。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相比,可显著延长生存、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i-pIFKmQPOWzHa52ggB7_A

2.https://mp.weixin.qq.com/s/enKfERfbIGtLmpNlHdNFBQ

3.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版)

4. https://mp.weixin.qq.com/s/8epBe3eZJSXpmcBMJ99Ozg

5.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

6.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

7.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肺癌,筛查,影像,吸烟史,受试者,放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