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赶不上变化!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您听说过吗?
目前医学统计上,一旦这种动脉瘤发生持续性重症感染或急剧扩大导致破裂, 保守治疗死亡率达70%-100%,即便选择手术治疗,死亡率也高达44%!
3个月前,我院南院血管外科医护人员放弃休息,在血管外科组长王翔副主任医师带领下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成功为一名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先兆破裂患者施行急诊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2020年10月,该病例被本次大会评为“2020年度价值病例”。
患者背景
患者姓名:老孙
患者年龄:65岁
发病时间:2020年7月25日
症状:
1周前着凉后出现反复腰部酸痛感;
伴发热,最高达38.5℃(排除新冠肺炎);
各项感染指标显著升高;
腹部CT增强见肾动脉下段腹主动脉瘤样扩张。
急诊科主治医师与血管外科急会诊后发现腹主动脉血管壁完整性显影不清,周围伴有一圈低密度软组织影,立即嘱首诊医师告病危转入ICU。并告知家属,患者并不是普通的腹主动脉瘤,而是一种极为棘手的疾病-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病情凶险,处理起来较为复杂。
如何救治?
采取急诊手术还是限期手术?
是当时面临的比较两难的问题。
“术前控制感染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术后致死性移植物感染的发生率, 但感染性的假性主动脉瘤只是一层血肿包裹,可能随时发生破裂危及生命。”王翔副主任医师向焦急的家属解释。万幸的是患者转入ICU后经过强化抗感染,腹痛好转。见患者病情尚平稳, 经过和家属充分沟通, 在已提前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治疗团队决定先控制感染后限期手术。
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保守治疗的第5天晚19点20分,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王翔副主任医师接到了来自监护室电话,了解到患者腰部疼痛加剧的消息,意识到再次突发剧烈疼痛是腹主动脉即将破裂的信号,马上组织南院血管外科团队赶回医院,连夜急诊手术!
经典的开放手术虽能彻底切除动脉瘤及感染灶,但是存在创伤大、耗时长的问题。
考虑到患者腹主动脉瘤可能已经破裂,王翔副主任医师秉持着先抢救生命的原则,决定在局麻下采用微创的EVAR术式快速隔绝动脉瘤腔,同时也为可能需要的二期开放手术赢得时间。
穿刺、造影、定位、支架主体植入、球囊扩张…一切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4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再次造影见支架形态良好,无内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血管外科的医生们并没有因为顺利完成手术而放松心情,因为EVAR是直接将人造血管支架植入感染组织内,术后尤其需要警惕移植物感染,一旦发生,处理会非常困难,危及生命。血管外科团队根据各项监测结果精心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老孙恢复得很快,腰痛症状消失,无发热, 在术后第1个月时各项感染指标完全恢复正常,顺利康复出院。
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无临床症状,各项感染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复查腹主动脉CTA见支架贴合良好,腹主动脉周围渗出物吸收,支架周围未见气泡等异常。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