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病人欠债700万,我从医生变成追债员......

2020-11-05   健康大河南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医生多了一个技能——

追债

浏览网上信息,上面医务工作者讲了很多类似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故事:

救治的急救病人欠费了,家里人死活联系不上;

有的病人欠了一点钱跑掉了,结果因为信用记录差被停掉了医保,得不偿失;

有的医生看病人困难做了手术,结果欠下的费用要全科室承担……

从医生变成追债员

小刘,毕业于药学专业,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成立的“医疗欠费管理科”工作,今年初更名为“医疗费用管理科”,在这里,他要做的是追讨欠款。

但是,他是一名医生,现在却专门和欠费的患者打交道;他所受的医学教育里并没有应对欠费这一项,只能自己琢磨处理医疗欠费的技巧。

每天,外科大楼收费处的办公室有些嘈杂,键盘声、电话铃声,打印机响个不停。

每年,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都有六七百笔医疗欠费产生,追不回来就会成为一笔烂账。

小刘习惯先发一则催款短信给欠费患者,有时候,一通追讨电话拨出去,却迎来对方劈头盖脸一顿骂。

他经常被人搪塞,然后一直不见人来。

“有时一天打了七八个电话,有三个没接,那些欠费的大都晚上回复。”

有的索性短信不回,电话也不接,直接把他“拉黑 ”。

在这个特殊的科室,账本上记录的医疗欠费每年高达700多万元,30% 以上的欠款始终无法成功追回。

小刘感慨肩上的“担子”不轻,这些年,欠费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就像得了一种‘慢性病’。”

“三无”病人欠费多

“危急重的病人一般都往我们这边送。”小刘说,一些病人是120送来的,还有一些是从乡镇医院转来,有的病人入院的时候昏迷不醒,一些出车祸身体严重受损的,还有人大动脉出血,如果医院对这些人不紧急处理,分分钟可能丧命。

“没办法,先救了再说。” 小刘称,大多数医院都是“住院收押金”,只有缴足了押金才继续治疗,但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医院必须“先救治、后付费”。

这样一来,又有医生抱怨欠费加剧。

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是欠费“重灾区”,而收治急危重症患者为主的神经外科、急诊科、心胸外科产生的欠费占70%以上。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交通事故,当事双方到医院看病后,付费问题没谈拢,谁也不愿意掏钱。”小刘说,还有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因此不愿意付医疗费。

但欠费更多的是“三无”病人,他们无身份、无责任机构、无支付能力。

 “有的病人一直打零工,没有医保,他们实在付不起医药费。有的在岗位上受重伤,雇佣单位也不愿支付。” 小刘在收费处见过不少病人家属下跪,希望减免费用。

2007年9月16日,因无钱继续治疗,湖南农民李建新吊着输液瓶躺在建筑工地上。由于施工单位支付治疗费不到位,李建新先后收到医院40多张催款单。(图片来源于中新社)

当然,也有恶意逃费的。一位老太太花了六十多万元医药费,一直欠费还住在医院,赖着不走。“这种病人,医院强行把她送走,又怕引起社会舆论,家属要求治好病,才给钱。” 

小刘的办公桌上摆放着15个文件夹,各类表格100多份。他介绍说,2019年共有8万人出院,其中有600多人欠费,涉及医院37个临床科室。到今年上半年,欠费者还有130多人。

“每家医院都有一笔烂账。” 小刘说,每年医院平均有六七百笔欠费产生,最后成为烂账的就有一百多单。

“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小刘感慨道,每月出院未结账的大概有六十多人,到年底仍有一百多人欠费,一直不还。

像这样的医疗欠费,实际在全国各大医院都出现过。

病人欠款跑路,医生来背锅?

病人欠款跑路,追查不到怎么办?医生来背锅还钱....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项关于全国27个省份630家不同规模的医院2011年“三无”病人欠费情况的调查显示,每家医院接待“三无”病人超过85人次。

医院规模越大,“三无”病人欠费越多。100张以下床位的医院平均为5.32万元,800张以上床位医院平均为64.33万元。

据此测算,全国医院一年“三无”病人欠费约30-40亿元。

欠费直接让临床科室感受到压力。据受访的医护人员介绍,这些年,耗材和药品都开始降价,医院只能从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方面获取效益。

一旦发生欠款,医护人员的工资和绩效直接受到影响,有的科室甚至停发医护人员的奖金。

“病人逃费的损失完全是个人承担。”在修复科、种植科等耗材成本高的科室,一旦发生逃费,由整个治疗组平摊,医生收入大跌。

据一位口腔科医生描述,他所在的医院,口腔科住院部每月都有欠费的病人,欠款多在几千元左右,住院部医生需负责10%。

2017年1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要求患者欠费金额的70%由主管医生负责,每月从医生绩效工资中扣除500元,直至扣完为止。

2018年,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医生韩利华在朋友圈称,自己半夜替一名全身多处砍伤的患者进行急诊手术,结果患者趁机溜走了,留下虚假的身份信息,8500元手术费用全由自己承担。

医生”追债“去了,谁来安心看病?

2017年,网上曝光了的一份“扣款明细表”,从中看到该表涉及医生39位,医生扣款金额从数十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需要扣费最多的是一位普外科医生,其收治病患共欠款18万余元,按照医生承担70%计算,该医生需要扣款12万7千余元,如果每月扣款500元,共计20年才能扣完这笔欠款。

图片来自北京青年报

据了解,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追讨病人欠款的方式,规定要求病人欠费金额的70%由主管医生负责,将从10月起每月从医生当月绩效中扣除500元,直至扣完为止。

这个医院这样的做法,虽然可能有利于追款,但这也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首先,可能使医患关系紧张。由于病人欠费后由医生负责追讨,那么,医生肯定会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

其次,医院要医生追讨病人的欠费,哪里还有心思用在治病救人上?

医院的这种做法有违法律法规。我国的《劳动法》第八条明确,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医院在招录医生时,肯定没有要求他们“追讨病人欠债”这一条。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所以说,万万不能让医生整天操心着去追债,但欠费情况又确确实实一直存在。

欠费还得从根源解决

因此,一些医院做出缴费整顿,在住院阶段就严格控制欠费的产生。

比如医院规定,一旦欠费就不能开药,开检查单,电脑上这些项目也都开不出来。

有的医院采用了系统封锁的方式,一旦患者欠款数达到一定数目,医院收费处会将病人的账户停用,导致医生开不了处方,患者拿不到药物,进行下一步治疗。

对此,患者怨言颇多,谩骂和攻击都落在了医生的头上。

但也会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医生只能临时挪用其他病人的药物开给患者。最后医院允许患者在欠费的情况下,预支部分药物用于治疗。

这些措施使得医疗欠费明显有所下降,但却无法解决因无力支付而产生的欠费。

据《人民日报》报道,医院“三无”病人的欠费应由财政给予补助。然而,各地财政并没有专门资金预算安排或预算不足,只能由医院自行消化。

“这时候需要有‘兜底线’的救助制度补位。只有完善救助制度,才能让医疗机构履行责任时不再心存顾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在报道中说。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呼吁各省市积极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用于解决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相关费用患者的医疗救治问题。

对于此类患者,有的省市近年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比如中山市人民医院也设有慈爱基金。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和医院都在为医疗欠费问题寻找不同的解法。

今年两会,农工党中央的一份提案建议将医疗消费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个人医疗消费信用与商业、生活、住房、消费等结合,违约将影响信用评分,恶意拖欠医疗费用者不能购买下一年度的医保。医院保留追索权,病人付清欠款后才能再次挂号。

但也有例外,十年前,一位患者因车祸被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当时的肇事者没有赔付,两万二的治疗费用一直被拖欠。

后来,患者主动带着三万现金回到医院,补交欠款,余下的八千元捐给了医院慈爱基金。

小刘对这些老实还钱的患者满怀敬意,他也希望将欠费行为纳入个人征信,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恶意逃费的病人“寸步难行”。

来源:人民日报、红星新闻、观察者网、南方都市报等等

注:(文中涉及对象小刘为化名)

#欠债,病人,欠费,医院,患者,医疗#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