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27岁小伙感冒后死亡,只因做错了一件事……
近日
有位医生写文章讲述了
自己接诊过的一个病例
南京27岁的研究生小刘(化名)感冒后
5个脏器系统衰竭
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
普通的感冒怎么就要了人命?“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且因为自己体重大,他就多买了几种,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他的主治医生提到,“小刘的悲剧就来源于退烧心急,各种感冒药混在一起乱吃,最终导致急性爆发性的肝损伤。”
最终,两家三甲医院,数十名医护人员,动用了最先进的抢救措施和设备,但依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流感季来袭,感冒药怎么选,怎么吃,才能对症解决问题?
小刘最初的症状的确是‘感冒、发热’,他自己去药店买了很多种感冒药,吃了都不管用,还是发热,后来出现腹泻,坚持了几天实在熬不住就来医院看病了。
了解完情况后,主治医生的心一沉,小刘也许是‘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主治医生提到的“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约80%的抗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酚麻美敏片、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II、美扑伪麻片、酚氨咖敏片、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咖黄敏胶囊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混合服用,容易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陈明药师提醒: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克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克或更高剂量就可致死。
不同人群应当如何服用乙酰氨基酚类抗感冒药?
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疗程不应该超过3天。
小儿按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分次服,每4-6小时1次,疗程不超过5天。
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市场上的感冒药琳琅满目,多数为复方制剂,不仅不可混合服用,而且,复方抗感冒药的适应症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按药理分为以下7种:
1、解热镇痛药:针对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鼻减充血剂: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包括伪麻黄碱、麻黄碱。
3、抗组胺药:减轻打喷嚏、流涕。包括氯苯那敏(扑尔敏)、酮替芬、苯海拉明等。
4、镇咳药:缓解咳嗽。包括右美沙芬、福尔可定、喷托维林等。但痰多的患者要慎用,这类药的中枢镇咳作用可能会影响痰液排出。
5、祛痰药:稀释痰液,使痰液易咳出。包括溴己新、氨溴索、半胱氨酸等。
6、抗病毒:主要针对甲型流感病毒。如金刚烷胺等。
7、其他成分:人工牛黄(辅助退热)、咖啡因(提神)等等。
抗感冒药种类多样的情况下,更要求特殊人群必须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用药!
1、老年人
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日常服药较多,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若无明确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可正常剂量服用。若合并上述疾病,应参考相关人群用药指导。
2、妊娠妇女
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不推荐止咳化痰药;
孕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和苯海拉明等;
妊娠3个月内禁用右美沙芬和愈创木酚甘油醚;
哺乳期避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和金刚烷胺等。
3、儿童
儿童最好服用专治儿童感冒的药物,并在服用前询问医生具体用量。
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伪麻黄碱、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是儿科最常用的口服鼻减充血剂、镇咳药及抗组胺药,需根据患儿体重计算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4、药物过敏者
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对复方制剂中某一种药物有明确过敏史,应避免使用含该药物的单方或复方制剂。
如,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包括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及阿司匹林药物过敏),禁用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的药物,解热镇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5、肝肾功能不全者
应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成分,注意控制用药剂量或酌情减量使用。
根据专家讨论意见,ALT 和血肌酐升高在正常上限至2.5倍范围之内的患者可考虑减量使用,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若升高2.5倍以上,则不建议使用。
6、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而不建NSAID类。鼻部减充血剂推荐伪麻黄碱,不建议使用麻黄碱。
7、消化道溃疡及出血患者
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曾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不建议使用NSAID 类及阿司匹林药物进行解热镇痛治疗,会引起胃肠黏膜刺激和再次出血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则相对安全。部分祛痰药会增加原有胃部疾病不适感。
1、所有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均应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以免虚脱休克。
2、普通感冒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仍无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或进一步治疗。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邓剑云
编辑:杨小懒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