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戴着造口袋喝酒,我真服了!

2020-11-04   米勒之声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本文由“麻醉MedicalGroup”授权转载

上周末,约了几个好友去大排档撸串、喝啤酒。考虑到疫情期间不宜在人员密集区域聚集,我们选择把桌子挪到路边去喝。

等我们把桌子挪到路边一看,已经有好几桌都选择了这样的做法。 看来,这次疫情对民众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保持社交距离的习惯,可能会长期存在。 甚至,不排除有些人会终身保持这样的习惯。
几个小凉菜摆好之后,我们就开始喝起来。此时,我们身着便装,完全没有任何医生职业的痕迹。虽然谈吐之间可能不慎露出专业词汇,但外人也不一定能发现。

借着冰镇啤酒,大家谈天说地,再也不用拘谨于院内环境了。要知道,在院内是不能乱说话的,并且时时刻刻得注意医生形象。

有人说,医生怎么能喝酒?他们不是很注重健康的吗?
此言差矣!首先,医生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从事的这个工作让公众一直绑架着。在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神,而医生也只能无奈接受。其次,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生不可能拥有养生的作息规律。再加上工作压力大,靠喝酒解压的医生还是有相当概率的。
不但喝酒,甚至会喝得比较多。就拿我们这桌来说,没一会功夫,一桶冰镇啤酒就没了。

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旁边又加了一桌。 于是,我不经意的看了一眼。 看完之后,我一下就愣住了: 原来,刚要坐下的这个人,看着非常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
又喝了两杯之后,就在我快要忘记这个事儿的时候,那个人转身向我点了点头。此时,我几乎确认认识这个人了。但尴尬的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于是,我飞速的翻找着我的大脑记忆。


突然,我想起来了,这个人似乎是我的一个患者。 模糊记忆中,他似乎是通过熟人找到我的。

一般情况,患者都不知道麻醉的重要性。因此,都会去找主刀,而不会理会麻醉。由于他和我的这个朋友很熟,从我朋友口中,他似乎也感觉到麻醉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但你让他说清楚麻醉重要到哪儿,他还真说不清楚。

既然重要,请吃饭的时候一定不能落下。
其实,这种饭局我们是不愿意去的,但有中间熟人又不好拒绝。因此,只能给面子去一次。
当时,我记得他也喝了酒,还说第二天要做手术了,这顿酒一定要喝。可想而知,这个人不仅好客,也非常愿意喝。如果不愿意喝,第二天要做手术了,一般人都不会端起酒杯的。

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很震惊的是,我明明记得他是直肠癌,并且手术并未保肛。 未保肛的意思,就是把肛门也一并挖掉了。 但现在这个人,不仅喝着啤酒,似乎并没有病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的造口在哪里? 按理来说,他的肚子上应该有一个结肠造口,外面会接一个袋子。

难道我认错人了?一时之间,我也不敢确定了。
直到寒暄着喝了两杯之后,我才忍不住问他道:前不久,你是不是做手术了?


一听我这话,他反倒一愣。 可能,在他以为我会记得呢。 殊不知,麻醉医生的面前,每天都是流水一样的病人。 除非病情极为特殊,一般是不会记得的。 毕竟,麻醉医生和患者接触的时间太短了。 除了术前访视的一次见面,就是术中以及术后两面。

看到我没说话,他知道应该是不记得了。于是,这个爽朗的汉子,一把掀起了背心。一个结肠造口袋,赫然贴在肚皮上。

众人非常惊讶,也许在饭桌上还有一点恶心。但在我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是极度震惊的:都得这么严重的病了,你还敢喝酒?要知道,很多研究显示,大量喝酒会降低肠道免疫力。虽然并不清楚这和肿瘤是否有直接关系,但至少我们也要减少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
内心,我真想发出这样的灵魂发问。但是,医生的劝诫,未得病的人又有几个人听得下去呢?



#造口袋,喝酒,麻醉,保肛#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