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基础护理学》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

2020-11-03   八零后护士的筑梦之旅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令,2006年9月1日施行)中关于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住院病人。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③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④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慢性感染的迁徒病灶除外),或在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⑤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⑥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排除标准:

①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等;

④病人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一)传染源:内源性感染:病人本人。

外源性感染:已感染的病人是最大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母婴间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等。

    (2)间接接触:媒介:医院人员的手、医疗器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输血导致的肝炎等)、水、食物(脊灰、霍乱、狂犬病等)。

  2. 空气传播:微粒子( ≤5um以空气为媒介,远距离(>1m)随气流流动传播;如专经空气传播的开放性肺结核;优先空气传播的麻疹和水痘等。

  3. 飞沫传播:飞沫>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眼粘膜等导致的疾病。猩红热、百日咳、白喉、非典等。

  4. 其他:如生物媒介。


(三)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到宿主后,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种类和数量)和宿主的易感性(定植部位、防御功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院感体系:床位数100张以上设置三级管理组织:院感委员会、院感管理科、院感管理小组。

100 张以下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清洁: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包括:水洗、清洁剂或去污剂去污、机械去污、超声清洗等。
清洗:指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消毒: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并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灭菌保证水平( SAL):是灭菌处理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 10-6(即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

(1)干热

1)燃烧:锐利刀剪类禁用此法。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以上的乙醇,慢慢转动容器后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直至熄灭,注意不可中途加乙醇、不得将引燃物投入消毒容器中,同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等以确保安全。

2)干烤法:150℃,2.5h 160℃,2h 170℃,1h 180℃,0.5h

体积不超10x10x20cm;

油剂、粉剂厚度不超0.6cm;凡土林布条厚度不超1.3cm

装载高度不超过箱内腔高度的2/3,不与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物品间留有充分的空间。

有机物灭菌温度不超170℃

灭菌后开启柜门:待温度降到40下时方可。

监测灭菌效果:物理监测法多点温度检测;

化学监测法,观察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在灭菌周期后颜色是否改变:生物监测法,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
2)湿热法
1)压力蒸汽灭菌法:热力中效果最好,主要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潜热:当1g100℃水蒸气变成1g100℃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适用耐热、耐湿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油类和粉剂。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和预排气压两大类。

下排气:利用重力置换的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参数温度121℃,压力102.8~122.9kPa,器械灭菌20分钟敷料30分钟

预排气:利用机械抽真空的原理,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首选用于管腔物品、多孔物品和纺织品等。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包括下排气、正压排气和预排气,不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只用于灭菌裸露物品。

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

①安全操作:人员要专门训练,合格后方能上岗;严格遵守使用说明;设备运行前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并预热。

包装合适:器械包重不超7Kg,敷料包重不超5Kg;捆扎不宜过紧。

③装载恰当:纺织类物品竖放于上层,金属器类放于下层;

下排气:体积<30×30×25cm,装载体积不超80%;

预排气:体积<30×30×50cm,装填量不得超过90%,不小于10%。

④密切观察:准确计时,加热速度不宜过快,柜室的温度达到要求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⑤灭菌后卸载:物品温度降至室温、压力表在“0”位时取出物品,取出的物品冷却时间≥30分钟;

监测灭菌效果:物理监测:每次:监测并记录温度、压力时间;

化学监测: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

生物监测法:每周1次,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
B-D试验:预排气灭菌器每日开始运行前空载进行B-D测试,合格方可使用。

2)煮沸消毒法:煮沸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煮沸15分钟可杀灭多数细菌芽胞,肉毒芽胞需煮沸3小时才能杀灭。适用于金属、搪瓷、玻璃和餐饮具或其他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方法:浸没在水中≥3cm,加热沸后维持15分钟。消毒时间从水沸后算起。
注意事项:

①消毒前总要求;用软水;物品需保持清洁;不能重叠;轴节或盖子应打开;空腔导管腔内预先灌满水;放入总物品不超过容量的3/4

②玻璃、金属、搪瓷冷水放入,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海拔增高300m,消毒时间延长2分钟

增强杀菌作用、去污防锈,可碳酸氢钠配成1%--2%,沸点可达105℃。

消毒后,4小时未用需重新消毒。 

3)低温蒸汽消毒法是用较低温度杀灭物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生物,可于不耐热的物品如内镜、塑料制品等的消毒,将蒸汽温度控制在73~80℃,持续10~15分钟进行消毒;用于乳、酒时又称巴氏消毒法、将液体加热到61-62℃、保持30分钟加热到71保持15~16秒。


 2.辐射消毒法


(1)日光曝晒法:用于床垫、被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将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曝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


(2)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属于波长在100~400nm的电磁波,消毒使用的C波为250-270nm,其中杀菌作用最强的为253.7nm。主要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和液体的消毒。

杀菌机制为:

①作用于微生物的DNA,使菌体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

②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

③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

④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方法:①用于空气消毒,灯距离地面1.8-2.2m,数量≥1.5w/m3,时间不少于30分钟。②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有效距离为25~60cm,时间为20~30分钟。③用于液体消毒,水层厚度应小于2cm

注意事项:

①保持灯管清洁:一般每周1次用70%~80%乙醇布巾擦拭。

②消毒环境合适:清洁干燥,电源电压为220v温度20~40℃、相对湿度为40%~60%

③紫外线的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若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需更换灯管。

④加强防护,完毕应开窗通风。

⑤定期监测:至少每年1次测定强度、普通30w新灯≥90uw/cm2,使用中≥70 uw/cm2高强度≥180 uw/cm2。物理监测法:是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紫外线辐照计置于所测紫外线灯下正中垂直1m处,仪表稳定后读取值;化学监测法是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正中垂直1m处,照射1分钟,判断强度。生物临测法每月1次,主要通过对空气、物品表面的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数以判断其消毒效果。


(3)臭氧消毒法:主要用于空气、水及物品表面的消毒:空气消毒,封闭空间内、无人状态下,臭氧浓度20mg/m3,作用30分钟物表消毒时,密闭空间内臭氧浓度60mg/m3,作用60-120分钟

注意事项:①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臭氧浓≤0.16mg/m3; ②温湿度、有机物、水的浑浊度、pH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臭氧的杀菌作用。③空气消毒后开窗通风≥30分钟,人员方可进入室内。


3.电离辐射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等在常温下的灭菌,故又称“冷灭菌”

注意事项:

①应用械传送物品以防放射线对人体造成伤害;

②为增强杀菌作用,应在有氧环境下进行;

③湿度越高,效果越好。


4.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的灭菌

灭菌参数:过氧化氢作用浓度>6mg/L,灭菌腔壁温度45~65℃,灭菌周期28~75分钟。


5.微波消毒法:可以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用于餐饮具的消毒。

6.机械除菌法:层流通风主要使室外空气通过孔隙小于0.2um的高效过滤器以垂直或水平两种气流呈流线状流入室内,再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

Whatever you can do,

 or dream you can,

 begin it! 

Boldness has genius, power and magic in it. 

——William Hutchison Murray

无论你能做什么,或者梦想能做什么,着手开始吧!‭

‮胆大‬‬就是天赋、‭‮量能‬‬和魔力的代名词。

——‭‮廉威‬‬·哈奇森·默里


#基础护理学,紫外线,预防,感染#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