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我和畸形的故事(二)

2020-11-03   贺世明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Good doctor),似乎要成为一个好医生需要一点偏执性格!这里偏执是个褒义词:自信,执着,也有一点勇于担当的味道。

医学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科学,有时做出的一个决策正确与否,只有做过了才知道,所以真的面对复杂,紧急,或者无望的情景和状况,果断做出决定并实施,敢于面对可能不好的结果,确实需要担当!我十年前曾经问自己,干嘛我做出一个决定就要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即使这样问自己,作为医者每天还是要面对同样处境,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在有把握的前提下慎重决定,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
今天的故事讲的是一个17岁的女孩,突然出血昏迷,外院CT提示血量很大,头颅CTA提示较大的动静脉畸形,为了救命,做了去骨瓣减压,血肿因为深在,没动!畸形更没敢动!


发病后头颅CT提示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室受压


当地医院性CTA检查确认畸形存在



20天后来到唐都,孩子意识清楚,右侧偏瘫,失语。CT提示脑子肿胀,MRI提示岛叶畸形,血肿深在!畸形诊断已经明确,行DSA检查提示侧裂内较大AVM。

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存在,脑组织肿胀

去骨瓣减压术后MRI提示血肿变化不大,畸形团位于血肿表面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提示烟雾状畸形团

侧位颈内造影动态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图像

侧位造影的动态图像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是第一次,面对一个病变和患者的状态,集体犯了难,介入?似乎看不到明显的供血动脉,几乎都是毛毛支动脉供血,不行!伽马刀,新鲜出血,年轻女孩,畸形大,不靠谱?开刀?畸形深在,二次手术创面黏连,脑子肿胀,但是顺着侧裂自然间隙,虽然困难重重,似乎还是能够不加重脑组织损伤切除畸形,也许开刀还能靠点谱。但是所有人都说开刀也很难很难,有人建议算了,别治了,也许努力很久,结局不一定好。但是最终经过集体的商定还是首选开刀。给了更大勇气的是女孩的父亲,“信任医生的技术,什么样的结果都接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整好预案,做好准备,想到每一个细节,大胆前行!    

手术和我们想象的一样的艰难。虽然已经不需要处理骨瓣,单单把原来的皮瓣掀起来就用了两个小时,最简单的寻找侧裂也用了很久。还好,最终在不破坏脑组织的情况我们开始慢慢切除畸形,清除血肿。我自己上台7个半小时,最后在基底节残留很少的畸形的时候收手,不能损伤更多的神经组织,否则孩子恢复更难。最终手术历时11个小时,结束。  

术后侧位造影提示少许畸形残留

术后正位造影提示残留少许畸形在深部

术后恢复非常顺利,24小时CT血肿消失,脑组织归位,后期没有发热没有感染,七天出院的时候右侧下肢肌力已经达到3级,虽然言语还是不行,但还是让我高兴地发了个朋友圈。今天写这个美篇的时候,距离孩子出院60天左右,特意给女孩的爸爸打了个电话,她已经能自己下地行走,右侧上肢精细活动还差一点,言语能够简单交流,太复杂的语句还不行。康复继续进行中。

术后24小时复查CT提示血肿消失,脑肿胀明显减轻

现在看来似乎一切的坚持和放弃都是值得的。如果自己不坚持做这个手术,女孩可能不会恢复到现在的状态,而且面临着较大的再出血风险;最后残留的一点畸形,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不执著地切除,因为切除了功能区的神经组织,她真的很难再恢复了。后面我还有机会用栓塞和伽马刀的方式处理。

医疗没有如果,没有最佳答案。按照自己的信念,努力前行,达到自己和患者想要的结果,足以!!

#血肿,动脉,造影,CT#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