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早恋,你的态度决定他的命运
前几天一位读者朋友给我私信,困惑于孩子可能发生的“早恋”问题。
早上好,小鱼老师:
昨晚收拾书桌面,发现儿子用手机和一个女孩聊天。
这个女孩与我儿子初三时有过一点早恋倾向,被老师家长劝导过,联系便减少了。
现在高一学业任务更重,我担心“死灰复燃”,孩子分心。
对方原生家庭较混乱,我的孩子单纯努力爱学习,这个早恋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我还没联系对方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从来没在文章里写过早恋,但早恋却是每一个父母都要面对的问题。
发现孩子早恋,家长该怎么做?
我给这位家长的建议是:
冷静、淡定,不捅破,持续观察,淡化再淡化。
首先,他们俩之间的感情有没有“死灰复燃”还不一定,作为老同学好朋友,偶尔微信聊天本属正常。
如果家长翻看了孩子的手机,再去大惊小怪地责怪他,极有可能激起孩子的强烈反感,将他推向反面。
至于联系对方家长这样的事情,更不能做。
本来可能只是两个孩子的闲聊,却陡然上升到两个家庭问题的高度,势必把这微不足道的小事严重化、扩大化。
如果再遇到对方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说不定会闹得个满城风雨,对两个孩子造成冤枉和伤害,甚至成为他们的终生阴影。
还有可能令他们“同命相怜”,本来没有早恋,却义无反顾地早恋了。
更可怕的是,在经历此事后,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从此关闭心扉,事事与父母逆反。
今天讲一下早恋吧。我的学生小读者们也可以看看。
1
感情能一禁了之吗?
无论何时,大家都要明白感情是无法禁止的。
管得住人,管不住心。
早恋绝不会因为家长禁止,就不发生。
“禁止”对人类来说从来都是最大的诱惑。
越禁止,越吸引。
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
欲求不满,万箭穿心。
强烈爱情的发生,本来就源于禁止和逆反。
平静富足安逸的生活,不是产生爱情的乐土。
环境紧张,父母反对,压力重重,最容易激起青少年的斗志和忠诚。
因为,年轻的爱情不仅是爱情,还是在宣告生命的独立。
一旦父母反对,就会令他们更加坚定,以爱情之名去捍卫自由的权力。
罗密欧和朱丽叶两家若不是有世仇,他们大概只是门户相当的普通贵族男女,就算两情相悦走到一起,也不见得产生惊天动地的爱情。
正因为家族的反对让他们的爱情如电光火石般炙热,于是才有勇敢挑战家族权威、不惜以命拼争、为爱去死的结局。
电影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绝不输于任何戏剧小说。
因此,聪明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早恋问题时,一定要有智慧。
不要对朦胧的感情横加干涉、唠叨指责。
不露声色地关心、观察,在合适的时机适当引导即可。
最好能化爱情为力量,让这份感情成为上进的动力。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真实例子。
今年中考,南山区某普通初中一个男孩因为初二时暗恋班里的女孩,突然发奋图强。成绩中等的他发誓要当第一名,让女孩刮目相看。
没想到,从那时开始,他的成绩节节提高,中考考了全校第一名,顺利以高分考上深圳中学。
他妈妈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
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2
哪个少年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毫无感觉,做父母的才真的应该操心了。
少年的感情大多是纯真的,这世间大概再没有什么感情比14岁的心动更加美好无邪了。
我们都曾有过青春,十四五岁的年少时光似乎就在昨天。
想想那时候,我们不是和他们一样吗?
青春懵懂,情窦初开。
谁没有喜欢过人?谁没有被人喜欢过?
在成为父母后,难道我们就完全忘了那些回忆?
把孩子的情感问题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要去剥夺他们体验这份美好的机会?
真的,别用成人庸俗的眼光去看待中学生的情感。
他们的世界没有现实,没有算计,没有情爱。
多数时候,他们只是两个相互欣赏的、谈得来的好朋友。
心有朦胧,互有好感而已。
作为家长,应该抱着一颗同理心,回到自己的青春,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
记住:永远不要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父母的样子。
3
我大概算得上是比较开明新式的家长,经常在晚上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
他已经初二了,偶尔我也会提起他班里男女同学的关系的话题。
他视心情给我透露一星半点。
比如,他对我说:
初一刚开学的时候,有天放学,我和同在一个初中的小学同班女同学偶然遇到走了一段路,结果没多久就传言那个女生和我关系不一般。
其实根本就没有的事情,大家都这样开玩笑的。
你们上初中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
我说:是啊,我们那时候也这样,谁和谁关系好点,就难免被大家哄笑一通,小孩子都喜欢乱点鸳鸯谱。
每当说起这类的话题,我都趁机给他做一番引导(洗脑):
初中有喜欢的人是正常的,但最好把感情放在心里,把它化为动力,上进优秀充满正能量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真诚的欣赏和崇拜。
中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流,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如果没有把握好,掉下去了,未来可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爬上来。
也许从此就与自己喜欢的人不在一个层次了,人家读重点高中,你念职校,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交集,一切化为乌有,有何意义。
好朋友要一起激励,共同进步,才能不负韶华。
儿子每次听了我推心置腹的聊天,都很认可我的看法。
他说:男人没本事,谁会喜欢你?!
尊重孩子的需求,是一切沟通的前提。
他们愿意和我们做朋友,我们才能说得上话,才有机会将自己历经半生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他们。
被自己孩子视为亲密朋友,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
共勉吧!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