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人民医院:智慧急诊舞沧浪,文化建院击中流
记者:高天和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听完大家的分享,觉得宁乡市人民医院非常值得尊敬!在当前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你们不但优异的完成了宁乡市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而且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切实可行的道路。”10月30日,原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曹连元在听完宁乡市人民医院的分享时表示。
县域医院如何在新时期创新开展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医院文化+”模式,使文化凝心聚力,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县域医院的管理者们都在探讨“文化治院”,所谈所想也多是围绕理想、精神、价值等多个文化维度,可见“文化治院”已逐渐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一种趋势。
10月30日,由《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健康县域传媒》主办,改善医疗服务暨全国县级医院高质量发展联盟学术支持的“中国优秀县域医院系列专场直播—聚焦宁乡市人民医院,解析三湘县域名院炼成记”正式开讲。文化如何落到实际工作引领全院发展?依托医院文化又如何打造出国内驰名的急救体系?这场直播,给你答案!
时间生出传统,传统凝聚文化
今年9月份,记者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便是处处精心打磨的文化氛围。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院内巨石上镌刻的一首《宁医赋》,将“仁爱、严谨、团结、奉献”的医院院训和“忠诚、善良、正直、勤奋”的核心理念,巧妙地嵌入文末的誓词,既讲述了该院80年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也道尽了该院文化铸魂的发展奥秘。
“宁乡市人民医院在全省树立了卫健行业标杆。市人民医院牵头构建1+5+N的急救网络,急救中心实现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钟的黄金急救圈,打造创新型区域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成立急诊急救胸痛、脑卒中、肿瘤防治、创伤等五大中心,打造全市规模最大的公立健康管理中心,将医院的规模扩张向质量型转型,尤其是区域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多次肯定,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医院同仁们的参观与交流。” 湖南省宁乡市卫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再强致辞时说到。
湖南省宁乡市卫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再强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亮表示,“宁乡市人民医院取得的各项成就,都离不开医院文化作为根基去支撑。特别是疫情期间进行的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创作,如歌曲、舞蹈、各类宣传报道等。借助文化特有的魅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帮助我们做到了稳军心、提士气、保平安,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世界上发展较好的品牌医院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够用文化推动医教研的发展,并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宁医赋》的作者正是刘亮,他认为,“需要很多很多时间,才能形成一点点传统,需要很多很多传统,才能形成一点点文化。”文化是经过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演进过程。文化是一家医院的基因和命脉,可以强化员工意识形态、规范员工正确行为、引导团队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也正是这般稳扎稳打,聚沙成塔的心态让医院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驱动,坚持县域统筹、引智借力、精准施策,实现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双下沉”。以“专科联盟”的模式,下沉优质资源,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单位。龙头引领、资源下沉,构建“布局合理、上下联动、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该院党委副书记邱国华在直播中介绍说,“宁医人有文化自信,宁医人以自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与实践,向大家彰显了新时代一家县级医院的全新风尚。从医院的历史发展文化中汲取养分,坚守初心使命、建设医院文化。”医院注重党建引领,打造党建文化、清廉文化、团队文化、蓝图文化等在内的九大医院文化体系,打造新时代“科技、智慧、平安、和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年近100人进入北京协和、北京天坛、上海长征、湖南湘雅等医院进修。先后邀请王忠诚、赵继宗、樊代明、夏照帆等多名院士及行业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指导讲学。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邱国华
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文化一直都是解决“我是谁?要去哪?怎样去?”的精神动力。医院文化能否激发活力,凝聚队伍、提升信心,更好地起到对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这是宁乡市人民医院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
以文化促创新,打造县域急诊名院
“以文化促创新,做好学科发展,这是宁乡市县域内拔得头筹的关键所在。1个中心、5个急救分站、N个急救站点、全市统一调度全覆盖,实现救护车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的黄金急救圈。五大中心齐备不必多言,提升核心技术,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彰显创新科技力量,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邱国华坦言。
宁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是全市医疗急救系统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现承载着全市140多万人口急诊急救任务,日急诊就诊200多人次,年急诊量近10万人次。传统急诊诊治区域狭小、患者家属无统一管理、多科协作能力欠缺、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设备不充足等一系类问题着实困扰“急诊人”们。
“宁医的一体化急诊模式逐步解决了上述问题,定位网格化、指挥可视化、调度智能化、运行信息化、救治立体化、对接无缝化。院前急救实行数字化转运,通过电话报警,借助微信和手机终端APP实现对报警电话定位,系统自动锁定报警位置,自动选取急救半径圈上所覆盖的最近急救车辆进行出诊调配。院前急救顺利转运后,院内急救可迅速提供‘抢救+手术+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继辉介绍到。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继辉
记者了解到,一体化模式下,宁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院中院”。一体化急诊院内急救主要由“急诊抢救室+医技功能检查+急诊介入室+急诊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监护后病房+急诊全科病房”组成。
“除了大楼要全力建设,细节医院也绝不放过。近年来医院不断增加了急救设备投入,大型设备成批引进。一些‘小物件’也全部置备齐全,科室有中心吸痰、中心吸氧装置、复苏囊等高级生命支持设备,总金额达400万元。2019年,硬件设施投入将近2200万元,信息系统投入近200万元。能做到的,医院都竭尽全力!”张继辉说到。
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目前急诊心梗患者的平均进门至患者手术时间从2016年的186分钟,缩短至目前的63.6分钟,其中最短的一次仅19分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心梗患者的死亡率从2016年的19.2%下降到2019年的1.62%。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16.2天下降至目前的7.2天。2019年共接诊3750人次,共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680台,急诊及择期PCI术620台,文化积淀正在生出累累硕果。
宁乡市人民医院急诊一体化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制度先行,持续改进;院前院内,联合管理;学科建设,多学科融合;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展望——未来宁乡市人民医院的急诊人将继续“加强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持续改进,提升救治能力;开展新技术,提高学科发展;实现市级区域急诊急救一体化”。
分析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建学科
“宁乡的工业在全国的百强县中排名第20位,全国的一些知名大企业,格力电器,比亚迪,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重型或轻加工型企业在宁乡都有生产基地。此外,宁乡交通发达,众多湖南省的交通要道汇集于此,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可能较其他地区也更大一些。因此手足外伤受伤发生率可能会更高。手足外伤占全部外伤的1/4-1/2,如何快速救治这些宁乡及周边地区的意外创伤,宁乡市人民医院作为县域龙头自然要重视起来,挑起大梁。”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骨三科主任汤玉泉坦言。
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骨三科主任汤玉泉
记者获悉,2018年1-6月宁乡120出诊创伤病人一共3748人,占2277人。在该院住院人数966人,住院率42.4%,骨科病人仅359人。其中明确骨折外伤病人有205人查不到住院信息,随机电话成功回访病人59人,急诊处理轻伤未住院35人,因为无床转运病人11例,13例需住院治疗但去向不明,造成了41%的病员流失。
“高精度、高强度,是手外科医生执业的常态,与这样的付出相比,手外科医生收入就不能算高,或者说性价比较低。以手外科和作为三级学科的骨科医生为例,在1990年代医疗被推向市场化之前,二者收入差距不大,在医疗市场化后,手外科医生与骨科收入的鸿沟开始拉大,手外科医生劳动强度与收入待遇间的矛盾更加突显。但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院党委、院委的部署及支持下骨三科(创伤、手足显微外科)2019年5月28日正式开科。”汤玉泉说到。
骨三科始终坚持“6S”管理,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将仁爱、严瑾、团结、奉献的院训作为科室座右铭,丰富科室内涵,生活是工作的补充和调节,是工作的加油站。也正因为积极的工作态度,骨三科诊疗技术日益精湛,来院急诊患者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避免了“大病留不住”的尴尬,也使得当地群众又多了一项医疗保障。
“文化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文化又反过来塑造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决定着我们设定的目标能否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前方的征途上,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能够阻挡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这是宁乡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对自我发展的清晰认识,也正是这样清晰的认识,促成了今日三湘大地上耀眼的“县域明珠”。
曹连元认为,核心为什么要抓文化精神?一个人是要有精神的,一个国家也有精神,一个医院更是需要精神。在宁乡,140万人口的区域,急诊急救能够提前抢救一分钟,将有多少人脱离了生命的危险?宁乡市人民医院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这支医疗团队的工作人员靠什么凝聚在一起,靠什么来完成和落实国家的各项医改任务,又靠什么来为我们宁乡市140万人民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靠的是拼搏,但拼搏的方向要依托文化才能确定。
正是文化建设的突出贡献,让医院其他发展突飞猛进,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还得到了长沙市政府认可,这不是说说就能得到的荣誉,这里面包含真抓实干的效果。医务人员用点滴行为来诠释文化建业,形成了一个精彩壮丽的宁医篇章。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