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两年,一家县域内国企三甲医院的“强基”之路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创建于1972年的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前身是兖矿集团总医院。经过了从几间瓦房、几十名员工、几十张床位的筚路蓝缕时期,自2018年以来,它更像是一家“开挂”的三甲医院,不断刷新着历史。
4月
新里程医院集团控股投资兖矿总医院,更名为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成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
3月
作为备受关注的全国国企医院改制样本,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在改制后的第一年通过“三甲”复审。
10月
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医院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揭牌。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院长
在揭牌仪式上,记者见到兖矿新里程总医院院长张传军,他神情略带疲惫,但举手投足间尽显谦恭逊让,这一点也正是博大精深的邹鲁文化的最好印证。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坐落于山东邹城。说起邹城,被誉为鲁南地区的一颗明珠也毫不夸张:全国百强县、千年古县、孟子故里、儒家文化发祥地之一,让邹城披上一层文化气息,而京沪高铁的穿境而过,则让这座小城彰显出更多的现代气息。
“国企办医改革这个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做到了。”张传军兴奋地说,2019年3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在改制后的第一年就一次性通过三甲复审,当时还成了国企医院的改制样本。
据了解,国企医院剥离改制始自2016年,当时7000多家国企医院占据着公立医院近2/3的江山。2017年国务院国资委、卫计委等国家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2018年底将完成全面剥离。
在此背景下,兖矿总医院的重组改制颇受业界关注。兖矿总医院如何改制,改制后能否推动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通过市场化机制焕发出新活力……一系列问号摆在管理者面前。
“医院改革重组的任务,集团2016年就开始考虑了。改变过去吃大锅饭的形式,多劳多得参与市场化运作也是很多职工的想法。”张传军介绍说,当时兖矿集团明确了一个方向:保持国有体制,引入市场化机制。既能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又能给医护人员带来较高收入。
兖矿总医院在走过40余年的历程后,迎来了发展的十字路口。经过前期20多家公司的调研谈判,兖矿集团与新里程医院集团于2018年4月20日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
至此,兖矿新里程总医院乘着国企医院剥离的末班车,顺利完成改革重组。
改制只是开始,如何实现改革“软着陆”。新里程医院集团开出了“院区重塑、人才选聘、绩效改革、信息化提升、供应链提升”的“五大药方”,开始对医院进行系统性改革。
“院区重塑是我们整改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张传军直言,医院设有院本部、东院区、8家直属分院、9家直属卫生服务站,在2018年底又加入7家托管分院和卫生所。这些院区、分院与社区医院的功能急需重新定位。
两年来,新里程集团在东院区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医疗环境、打造智慧医院等三项工程上加大资金投入,使医院真正有了硬件的“面子”。
医院门诊楼
“医院发展决不能靠‘颜值’,只有加强学科建设才能安身立命。”张传军介绍,在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后,把东院区的急危重症相关科室搬去医院本部,东院区注重健康管理、慢病防控与康复治疗的能力,形成“防控治康养”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而本部着重提升对急危重症、疑难病例的诊疗技术,打造医、教、研区域医疗中心。
“除了人事聘用打破过去的论资排辈,我们还创新经营模式,合伙人制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张传军补充道,对五家分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创新实行合伙人制经营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广大分院社区职工工作积极性高涨,业务量快速增长,改革初见成效。“改制前,医院上下亏损近1亿,经过多措并举大刀阔斧的改革,2019年我们实现了收支结余千万元级。”张传军说。
以富锦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例,这家在改制前只剩下3个人的社区服务站,站长翟华南大胆实施合伙人制,聚焦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创新患者管理模式。一年后,富锦苑社区服务站收支结余同比增长105%,为专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辟了一条可复制的发展道路。
至此,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组成的内生型三级诊疗体系初步形成。
谈及改革重组后,医院有了哪些变化?张传军不假思索地说,流程标准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专业化。
2019年1月9日,山东省卫健委评审工作组一行7位专家对兖矿新里程总医院进行了为期3天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等级复审现场评审工作。
在1月11日的反馈会上,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的现场评价成绩符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要求,予以通过。
“我们是一次性通过三甲复审,这极为难得。”张传军再次强调,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灵魂,科学管理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坚持医院标准化建设是医院一次性通过复审的重要法宝。
如果说三甲复审让医院尝到了标准化建设的“甜头”是巧合,那2019全国医院擂台赛(县域类)华东赛区银奖的殊荣再次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患者满意度不高、对手术恐惧主要是因为术后明显的疼痛感、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下床困难、住院时间长、同病种相比花费较高。基于这些反馈,我们决定从‘快速康复’上寻求突破。”新里程医院集团首席执行官、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副院长王爱亮告诉记者,依据国际、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院级、科室级快速康复指南及实施路径;开展院级培训、科室培训、全员培训;购买移动输液架、术中保温设施更新等辅助设备;全体医护人员按照标准流程实施,着力建设快康标准化病房。
2019年,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凭借《普外科快速康复标准化病房建设》主题案例,以麻醉主题小组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该赛区决赛,斩获银奖。
作为山东省三甲医院20位核心评审专家之一的王爱亮对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可谓是“情有独钟”。
“改组后,医院在一段时间内面临无序、混乱的状态,大家不知道方向是什么,该往哪里走,同时又面临三甲复审的难关。”王爱亮说,他根据三甲评审的标准又揉和了一套先进理念,从而制定了一套符合医院发展的制度。
“医院发展必须坚持标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王爱亮举例道,一个小小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都是很有考究的。“往往医生会问患者,你是XX吗?当患者处于紧张焦虑又加上语言不通的时候,这里面其实已经有50%的错误率了。科学的提问技巧应该是‘请你大声说出你的名字?’”王爱亮补充道,特殊情况下患者身份如何识别,也是需要有规定的。比如,昏迷的患者、手术台上的患者怎么核对?患者失去双手双脚时怎么签字?这些都必须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
除了通过三甲复审之外,医院也在持续进行学科建设并摘得丰硕的学科建设成果:仅2018至2019年,医院新增8个济宁市重点专科;新成立六大中心,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先后通过国家级标准版认证;肿瘤中心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为首席顾问,并获得济宁市癌症规范化诊疗示范病房称号。
2020年10月26日,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又迎来了改制后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医院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揭牌。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医院请来了一位“重磅嘉宾”:瓦里安Halcyon智慧放疗平台。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高桂花在讲解过程中兴奋地告诉记者:“2018年11月,Halcyon获批进入中国,第一台落地在北京协和医院,第二台落地在我们这里。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却又常被轻视。新设备的引进,大大提升了临床效率、治疗质量、运营效益和患者体验。”
“成为国科大附属医院后,我们将纳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术管理体系,这给临床业务骨干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成长平台。”张传军表示,医院不止是花大价钱买一台设备,在肿瘤治疗方面,也将加大多学科联合会诊力度。
“依靠国科大优秀的人才优势,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专业优势,提升科研实力。既把大专家请进来,也将我们的医生送出去培训进修,双管齐下的在邹城当地打造一支肿瘤诊疗专家队伍。”张传军如是说。
改革重组两年来,尽管兖矿新里程总医院一直朝着打造鲁南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努力着、前进着,但也受到了一些外界质疑:改制后的国企医院是否还会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全国人民造成的重创难以估量。危难关头,作为邹城地区唯一的三甲医院,挺身而出,再次彰显了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
“疫情之初,接到兖矿集团及邹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为了保证井下作业安全,要求负责对矿区所有武汉返回人员、下井工人及家属全部免费做核酸检测。经过济宁市疾控中心批准,成功筛查出邹城地区唯一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杜绝了疫情在兖矿集团及邹城地区的扩散和蔓延。48小时内,我们还高质量完成了医学隔离点一期升级改造工程。”张传军介绍说,这次青岛疫情发生后,抽调山东省的感控专家去协助工作,公共感控部主任张召菊也是其中一员。
2020年2月9日,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火速组建9人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在武汉的38天里,总医院医疗队员们全力投入到救治病人、阻击疫情工作中。在武汉方舱医院指挥部总结大会上,总医院医疗队成绩突出,有4位队员分别被授予医疗之星、院感之星和护理之星的荣誉称号。
“2月4日,我们就筹备组建赴武汉支援预备队,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刻苦训练,严格考核,保证每位队员都达100分!”谈及出征前对9位队员的培训,王爱亮颇感自豪,“尽管训练颇为严苛,但现在想来所有坚持都是对的。正是对全体预备队员高标准、严要求,才能真正在疫情最前线发挥作用。
不破不立。伴随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医院也经历了兴起、发展、改制的全过程。起落沉浮方显英雄本色。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