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高三,晚上12点睡,六点起,午睡一个小时,合理吗?
是否合理,首先看你在白天绝大多数时候的状态怎么样。
如果6点起来不犯困,白天绝大多数时候能保持清醒状态,专注力,学习能力都很好,ok,那你继续。 如果6点起床很难受,感觉没睡够,白天经常犯困,专注力下降,爱逃避困难,不愿做难题,那说明当下的作息不合理,需要调整。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感觉状态一般,没有特别清醒,也没有特别嗜睡,也能习惯——这种状态也建议调整,也许有上升的空间。
怎么调?
先从总睡眠时间开始。 6点起可以暂时不变,逐渐把入睡时间往前移,每次提前15-30分钟(注意,不要一次移太多,太早上床你也睡不着,躺在那也是浪费时间)。 坚持2-3天后,如果入睡没有问题,那就再往前移动15-30分钟,再坚持几天。一直到你感觉某一天,6点起床很清爽,白天精神状态很棒,那就说明这个作息时间是最适合你当下年龄段的。
再说午睡。
一般来说,午睡时间不建议超过30分钟,推荐的午睡时间是10-20分钟。 为什么呢? 理由1: 午睡时间太长,会导致“睡眠惯性”(你理解成“起床气”也行),起来后头脑昏昏沉沉,尤其不适合起床后需要马上进入清醒状态的工作人员(比如,执行任务的军人,操作重型机械的工人,还有去考场的学生)。
理由2: 午睡时间太长,会削弱睡眠驱动力,造成晚上入睡困难和入睡时间延迟。睡眠驱动力,翻译成人话就是“累积的困意”。 一个人清醒的时间越长,累积的困意就越大。好处就是,等到了适合睡觉的时机(比如晚上),可以和体内生物钟一起,驱动你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所以,在失眠门诊,我一般都不建议患者午睡,就是为了累积更多的困意,增加他在夜间的睡眠驱动力。 最后,说说如何在白天保持清醒,说的高级点,就是精力管理。 保持清醒最好的策略,当然是睡好觉。但是,人嘛,不是神仙,总有那么几天睡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白天难免会犯困。
如何减少困意呢? 我猜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喝咖啡。这个方法不是不行,只是喝的时机和量有讲究,喝太多,喝的时间太晚,或者个体对咖啡因太敏感,都会继续影响晚上的睡眠。 除了咖啡,还有一个方法非常值得尝试,不仅可以提高警觉性,还有利于当天晚上的睡眠。这个方法就是:接触户外光线。 自然光线可以说是天然的“兴奋剂”,视网膜感知到光线后,结合体内生物钟的“时刻表”,会强化你的昼夜节律——简单说,就是大脑会提醒身体:现在是白天,给我精神点。 所以,对于学生朋友,我建议好好利用课间10分钟,别在教室里坐着,去光线好的走廊,或者结伴去厕所溜个弯。 总之,接触下户外光线。说不定,你在下一课的注意力会更好。 对于职场朋友,我建议每工作90分钟(具体时间看个体情况,可以灵活调整)离开办公室,去窗户旁边看下风景,或者去公司楼下散个步,不用太久,几分钟就行。回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会提升很多。
作者:余周伟(神经内科余医生) 文章首发于知乎。 配图来源于网络。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