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
全球每年有210万女性受乳腺癌影响,
它也是中国女性常见的癌症。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
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每年10月是 “粉红丝带”全球防治乳腺癌月,
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传递给万千女性,
呼吁大众关注乳腺健康。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于乳腺细胞生长异常造成的。这些异常细胞的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继而繁殖,形成肿块或者隆起。癌细胞从乳腺扩散(转移)至淋巴结或者身体其他部位。
常见的乳腺癌多源于输乳管的细胞病变,也被称为浸润性导管癌。从被称为小叶的腺性组织源发的乳腺癌被称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细胞病变也可能从乳腺内的其他细胞和组织开始。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对大多数癌瘤来说,若想提高治愈率,最主要的就是早发现! 
手术是早期乳腺癌首选治疗
手术治疗是将癌肿通过手术切除掉 ,为早期乳腺癌首选治疗,为了彻底清除癌细胞,术后常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治疗。
保乳还是切除?
新辅助治疗
• 有些患者需要先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然后再接受手术,称之为新辅助治疗– 消灭亚临床灶及远处微小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机会
术后辅助治疗——放疗

术后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
• 通过手术切除卵巢或通过药物来调整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抑制激素受体阳性癌细胞生长,治疗癌症的目的• 只适用于激素受体呈阳性(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
术后辅助治疗——化疗
• 将能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化学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方法注入体内,从而达到全身性的治疗效果• 局限性在于“敌我不分”,脱发、贫血、腹泻等毒副作用较大
术后辅助治疗——靶向治疗
• 以控制癌细胞生存、发展的环节作为“靶”进行攻击,使癌细胞“断炊”、“断粮”以致死亡• 有目的、有靶向的作用于肿瘤细胞,正常细胞不受侵犯
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注意自检,建议绝经前妇女选择月经来潮后7~14 d进行。
定期体检:没有结节每年复查乳腺彩超;发现结节,每3-6月复查乳腺彩超,平时注意结节变化,变大了随时就诊。
35岁以上每两年复查一次乳腺钼靶,必要时3个月后复查。
乳头溢液,必要时做乳管镜及MRI 。
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改变日常生活方式,起居生活规律,态度乐观。
锻炼身体,经常运动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比不运动的女性低30%。多做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预防乳癌的发生。
均衡饮食,注意保持体重。肥胖和体重的增加都有可能导致乳癌发生。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
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及时就诊。
尽量减少雌激素替代治疗。
遵医嘱,按时进行随访。
对于高危女性,有家族史或是乳腺癌基因突变者,可行预防性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早期乳腺癌可通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实现完全治愈,而晚期患者不仅治疗费用大大增加,而且治疗效果差,生活质量也大幅度下降。因此乳腺癌筛查势在必行。那么您可能会问“我应该什么时候筛查?去哪筛查?需要做哪些项目?”别急,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乳腺外科重量级专家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5-54岁,比欧美国家要提前10年左右,因此我国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3)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目前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40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4)其他危险因素。如生育情况、不健康生活方式等。
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头四周疼痛、瘙痒或出现鳞片状斑点;乳腺大小和形状发生改变;乳房皮肤凹陷皱缩或出现“桔子皮”样变化;某一特定区域经常性疼痛并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红肿或出现灼热针刺感的区域迟迟不退。如果出现以上乳腺癌的危险信号,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1.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是应用低剂量X线来透视乳腺内部结构,诊断准确率高,可显示乳腺内肿块和细小钙化,是首选的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方法。
2.乳腺超声检查:由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较小,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癌筛查的常规辅助手段。
3.乳腺磁共振(MRI)检查: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对病情程度的诊断效能高,诊断符合率高达97%,能发现临床检查及X线、超声无法发现的早期和微小乳腺癌,能检出的最小乳腺癌为1mm,约90%的乳腺癌可明确诊断。
#乳腺癌,癌细胞,淋巴结,防治,健康,筛查,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