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促生长激素水平越高,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越高,该怎么办?
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全球每年有210万女性受乳腺癌危害,其中我国每年有27.9万人被新发现患乳腺癌(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之首,严重危害着女性身心健康。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饮酒、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此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科学家孜孜不倦以求破解的“密码”之一。
IGF-1是一种类似于胰岛素的激素,具有广泛的作用,可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在青春期期间,还能促进体内许多不同类型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一、IGF-1水平越高,乳腺癌风险越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陆续有研究发现,血液中IGF-1的浓度越高,未绝经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未能被确定。直到今年年初,一项发表于《肿瘤学年鉴》的研究证实,IGF-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因果作用”。
该项研究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领衔,牛津大学参与,研究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孟德尔随机分析两部分。
在观察部分,研究人员分析了血液中IGF-1浓度与乳腺癌发生几率之间的关系。该部分有206263名女性参与,年龄在40-69岁之间,均没有得癌症,于2006年至2010年间加入。研究人员采集了血液样本,并根据血液中IGF-1浓度,分为5组:
❖ IGF-1<16.4 nmol/L;
❖ 16.4 nmol/L≤IGF-1<19.5 nmol/L;
❖ 19.5 nmol/L≤IGF-1<22.3 nmol/L;
❖ 22.3 nmol/L≤IGF-1<25.6 nmol/L;
❖ IGF-1≥25.6 nmol/L。
在随访期间,共有4360人(2%)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在调整了运动、体重指数、酒精消耗、吸烟等乳腺癌常见危险因素,以及可能影响IGF-1浓度的生物学因素后,统计显示,随着IGF-1浓度升高,乳腺癌的风险也升高,且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的结果一致。具体情况如下:
与IGF-1<16.4 nmol/L组相比:
❖ 16.4 nmol/L≤IGF-1<19.5 nmol/L组,乳腺癌风险增加了1%
❖ 19.5 nmol/L≤IGF-1<22.3 nmol/L组,乳腺癌风险增加了15%
❖ 22.3 nmol/L≤IGF-1<25.6 nmol/L组,乳腺癌风险增加了17%
❖ IGF-1≥25.6 nmol/L组,乳腺癌风险增加了24%
在孟德尔随机分析中,研究人员通过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寻找到IGF-1浓度与乳腺癌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且预测显示,IGF-1浓度越高,乳腺癌风险越高,IGF-1浓度每升高5 nmol/L,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5%。
近期,一项发表于《癌症研究》的新研究进一步显示,IGF-I水平每升高5nmol/L,女性乳腺癌风险升高11%。该研究中,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的数据进行分析,共涉及近40万名年龄在39-73岁的受试者,其中女性占52%,平均随访时间7年。
IGF-1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高蛋白饮食,怀孕和某些疾病。研究人员建议,通过饮食、生活方式或药理学方法改变IGF-1浓度,可能是乳腺癌一级预防的有效策略。
此外,乳腺癌还受到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及筛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二、更好的选择:保乳术后放疗
在我国,从2000年至2011年间,乳腺癌的发病率保持着3.9%的年增长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乳腺癌的摧残。事实上,一旦确诊乳腺癌,不仅要在身体上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不少女性还饱受抑郁自卑、家庭变故等精神折磨。
其实,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接受保留乳房手术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但是,据了解,在欧美和日本、韩国,发现乳腺癌女性中,有50%以上的患者都属早期,而我国只有20%的乳腺癌属于早期。
此外,国内乳腺癌年轻患者比例高于国外,美国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只有2.4%的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但是在东亚这个比例达9.5%~12%。我国乳腺癌高峰年龄在45-55左右,而国外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期是在60-70岁,发病高峰期提早15年左右。
乳腺癌患者越年轻,意味着预后越差,复发率越高。因此早筛早诊早治很关键。详见:乳腺癌诊治的一束光:从钼靶筛查,到TOMO放疗(点击查看)
尽管如此,相比于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数据,美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是89%,中国也达到了73.1%,在一些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生存率会相对更高。
在中国,大部分乳腺癌患者会选择乳房全切手术。一个针对乳腺癌手术的调查研究发现,即便是同样小于2厘米的乳腺癌,中国做乳房全切术的比例是66.7%,而西方国家只有21.7%,大部分都选择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手术。
对于早期患者,保乳治疗其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保乳术后配合必要的局部放射治疗,患者生存率不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身体形象、性行为和自尊)都要优于乳房全切手术。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尤其是保乳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早已被肯定。
部分参考资料:
1.2020-03-20e药环球公众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43万人分析:一种促进生长的激素,可能会引发乳腺癌》
2.2020-09-17e药环球公众号《牛津大学40万人研究数据:虽然促生长,但也与多种癌症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3.2019-04-30医学界公众号《乳腺癌发病率快速上涨,我国的治疗预防水平却……》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