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州:打通信息壁垒,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通讯员:侍海云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公布56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名单中,河北省滦州是赫然在列。
名单一出,作为医共体主体医院的滦州市人民医院,多措并举,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同步提高乡镇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医院与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共同更努力,实现了能力稳提升、群众得实惠、改革见实效三重效果。
积极探索对口帮扶新模式
为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卫生院,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技术能力,滦州市人民医院选派各科室专家、技术骨干深入到滦州镇中心卫生院等11家医共体签约的基层医院,通过开展“疑难病例会诊、手术指导、手把手示教指导、门诊坐诊、带教查房、带教义诊、专业知识培训、学科建设、送设备”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对基层注重实效的帮扶工作。
将专业知识培训送入基层。针对基层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医院定期选派相关科室骨干深入到基层卫生院进行专业知识讲座,讲座内容涵盖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规范、常见诊断误区、药品使用规范、标本采集规范等等,让基层医务人员更加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诊疗规范,使老百姓足不出镇就可以治好病。
手把手进行专业技能示教,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规程,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使其做到规范化操作,医院通过选派医疗及护理骨干到基层和组织医共体成员单位到我院两种形式,进行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在亲身示范的同时,详细讲解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全面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健康需求夯实了基础。
深入基层进行坐诊查房会诊。医院选派各科室骨干深入到基层医院进行门诊坐诊、疑难病例会诊、教学查房,定期到基层医院门诊进行坐诊,为基层医生提供专业、科学的诊疗思维;针对院内疑难病例进行了会诊,与基层医生一起讨论诊疗方案,对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详细分析讲解;对住院患者进行带教查房,针对基层医生在诊疗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指导。
带教义诊活动提技能惠群众。医院选派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康复科、急诊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骨干不定期到基层卫生院进行带教义诊活动,通过义诊的方式带教基层医务人员,告知其疾病的诊疗规范、诊断注意事项、治疗思维等等,协助基层医院加强医疗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多中心建设
滦州市人民医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微信平台,发挥院内专家和专科骨干的技术优势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更直接、更方便、更有效的交流与指导。为促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达到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质量,降低基层卫生院的运行成本,让基层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我院自筹资金,依托信息平台组建了医共体内的多个诊治中心。
建立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医共体远程会诊中心可以随时与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天津总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等国内数十家知名三甲医院进行各类会诊,并且滦州市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与唐山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信息平台进行了对接,在医联体内,该院与唐山市人民医院建立了科室间免费远程会诊联络,各科室无需到会诊中心,只需在本科室即可发起会诊申请,实时远程面对面交流、病历资料互传。各基层卫生院借助会诊平台也可随时发起与我院的远程会诊。
建立医共体心电网络中心。医院充分依托广阔的资源平台,建立心脏远程监护中心,为患者提供24小时心脏健康实时监测预警服务,同时利用医疗集团信息化平台在医共体内建立心电网络中心,各卫生院通过网络上传采集的心电图信息,中心免费给卫生院出具诊断报告。
建立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医院整合放射、CT、核磁三个影像科室的资源,打破设备分科的局限,按解剖系统、部位分亚专业组进行集中诊断,同时利用医疗集团信息化平台在医共体内建立影像诊断中心,各卫生院通过网络上传采集的影像信息,诊断中心免费给卫生院出具诊断报告。卫生院进行CT、核磁检查的患者,通过转诊办公室的微信提前联系,转诊办预约安排、登记,并优先安排检查。影像中心在医共体框架下给予卫生院相应的绩效奖励。
建立医共体检验中心。医院依托先进的检验设备及因检验数量较多的成本优势,建立了医共体内检验中心,卫生院将采集的标本送到我院,由我院检验中心进行检验并出具报告,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检验报告回传到卫生院,卫生院打印报告即可。让患者在卫生院花一级医院的费用,享受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卫生院无需投入成本,不影响甚至增加了收入,检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和保障;我院也因检验数量的形成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其结果是上、下级医院和患者三方获益。
建立医共体消毒供应中心。目前各卫生院的清洗消毒设备及环境远远不能达到国家要求。在此情况下,滦州市人民医院院依托先进的清洗、消毒设备,建立了医共体内消毒供应中心。卫生院的器械物品送到医院,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打包、消毒后,配送到卫生院使用。
建立医共体病理诊断中心。目前,各卫生院普遍没有设置病理科,也无病理医师。因此该院建立了医共体病理诊断中心。卫生院的病理标本经初步固定后送达我院,由医院病理诊断中心出具诊断报告并发送给卫生院。
建立医共体洗涤中心。目前,滦城街道中心卫生院没有设立洗衣房,为进一步提供规范其衣物清洗、分类消毒清洗,我院特设立医共体洗涤中心,严格执行各类被服的消毒、隔离制度,为其提供专业的临床衣物洗涤服务。
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推动诊疗模式新变革
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坚持与医改方向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龙头医院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让群众在家门口少花钱、治好病;建立健全患者双向转诊机制,开通转诊绿色通道,指派专人负责,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将其落到实处,让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滦州市人民医院积极推动市域内城乡急救网络的整合和建设,在该院成立了滦州市120指挥中心,并藉此推动分级诊疗和上下级转诊工作。
初步将人民医院、中医院及5家卫生院纳入急救网络,救护车统一标识,统一安装GPS定位监控设备。对卫生院参加120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分期培训。通过急救资源的合理整合,提高全市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救治水平,使滦州市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得到有效、快速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为该市的分级诊疗、上下转诊提供助力。该急救网络的建立,使每月出诊增加约150余车次,边远地区接诊到院时间缩短30分钟以上,极大的提高和保障了滦州市的急救应急能力,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和应对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在松散型医共体运行的同时,滦州市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2018年2月1日,与滦城街道中心卫生院签订了托管协议,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医院院派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卫生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对人、财、物实施全面统一管理。2019年4月起,由滦州市人民医院对滦城街道中心卫生院的“行政管理、人员调度、考核分配、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监务管理、人才培养和重点科室建设、信息网络等统一全面管理和运营。根据医疗卫生任务、岗位职责要求和医技人员特点,在医共体内实行人员柔性流动。我院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对滦城街道中心卫生院进行内、外环境提升与改造。
疫情期间,携手打造抗疫“联合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滦州市人民医院与医共体医院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投身战疫一线,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管理中心、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优势,上下联动、紧密协同、高效运转,形成三级联动抗疫模式。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滦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作为滦州市新冠疫情定点诊治医院,在做好本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不断地为医共体医院调配防疫物资、远程医疗救援等方面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科学有序地做好防控救治工作。
一是利用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病人应转尽转。医共体成员单位通过预检分诊点筛查发热病人,对于可疑的发热、咳嗽病人第一时间联系滦州市人民医院,录入分级诊疗平台,滦州市人民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会诊后进行鉴别诊断,经过专家组仔细甄别后再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安排。
二是利用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实现诊疗资源共享,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了安全、便捷的诊疗服务,让他们在基层轻松应对必要的诊疗服务,让“数据跑”成为疫情期间最安全的诊疗手段,减少了由于人员流动而引起的感染风险,保障了医疗安全,补齐了乡镇卫生院的疫情“短板”。
三是利用远程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速诊速收,与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远程诊疗,为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最优诊疗服务提供了保障,有效解决医共体成员单位疫情期间诊疗技术、人力资源紧缺等问题,提高了病人的诊疗速度。
四是为医共体医院提供防疫物资援助,滦州市人民医院在自己库存有限的情况下,统筹调配,按需、按急有序调配至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基层医护人员安全。
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特殊的战“疫”中,滦州市人民医院携手医共体医院主动出击、科学布防、精准发力,医防融合形成强大合力。滦州市人民医院全面防控救治,乡镇卫生院全面投入防疫工作,县域内医共体医院医防协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患者的排查、区分、管控、救治,形成了上下一条线、抗疫一条心的工作局面,为守护滦州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合力奋战在抗疫战场。
责任编辑:王营
审核:汪言安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